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

三、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

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可归纳为人文精神与民本主张、社会伦理与仁义道德、正统思想与文化同化、博大包容与求同存异等方面。

一是人文精神与民本主张。黄河文化具有突出的人文精神与民本主张,这种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重视和关怀,中华传统文明具有崇拜祖先、尊敬圣人、尊师重道、尊重贤德之人的社会风尚,把重视人、教育人、提升人、优化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重视学习、重视教育、重视文化也成为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45]人的繁育、生存、培养是一个民族延续、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民本思想表现为“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政治主张,要求君主要为民、亲民、爱民、重民、利民,这样社会才会稳定,民族才能进步,国家才会稳定。民本主张是黄河文化核心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46]

二是社会伦理与仁义道德。黄河文化具有社会伦理色彩,是一种社会伦理型文化,要求向全体社会成员最大限度地传播文化知识,增强社会成员遵守伦理原则的自觉性。[47]黄河文化重视文化传播,重视教育,培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积极进取、敢作敢为的精神,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黄河文化崇尚仁义道德,重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道德修养,把仁、义、礼、智、信的要求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之中。仁义道德成为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48]

三是正统思想与文化同化。黄河文化的政治特征表现为正统性,人们社会生活中强调遵从宗法关系、礼乐制度,这种观念形态在政治上不断强化为正统思想。国家形态在黄河流域形成,并发展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强大的政治统一局面,进一步形成了以正统思想为核心的黄河文化。正统文化强调“华夷之辨”“以夏变夷”,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和同化力。[49]历史上匈奴、鲜卑等诸多少数民族在进入中原地区后,均逐渐被正统文化同化,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黄河文化以其强大的同化能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基础上不断融合,对异质文化进行同化,持续发展数千年而不间断。

四是博大包容与求同存异。黄河文化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文化体系,黄河文化本身是由多种区域文化不断融合而形成的。黄河流域经夏、商、周三代后形成了以周文化为核心的华夏文化,后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化、三晋文化、齐文化、鲁文化,最终齐鲁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之后黄河文化又不断吸收了主要来自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并与江南的百越、巴蜀、楚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博大包容的特征。[50]这种包容性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国与国之间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人与天之间的关系,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黄河文化在多种文化思想的融合过程中,又体现了思想之间的求同存异,以及文化之间的和而不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共生共荣,是中华文化博大包容与求同存异特征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