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

水资源质量从生态环保角度来解读,通常是指地表水的水质质量。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不断改善,但是与长江流域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各地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整体地表水水质普遍得到了改善。从全国层面来看,水质优良比例不断提高,劣Ⅴ类比例显著降低,国内水资源质量普遍呈现向好趋势。2012年12月,全国395条河流的698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72%,Ⅳ、Ⅴ类占17%,劣Ⅴ类占11%;十大流域中,珠江流域、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总体水质为优,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总体水质良好,淮河流域和辽河流域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8]到2019年第四季度,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0.0%,劣Ⅴ类断面比例降低至2.7%;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5.0%,劣Ⅴ类降低至2.0%。其中,西北诸河、长江流域、浙闽片河流和西南诸河水质为优,珠江、黄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质良好,淮河、辽河和海河流域为轻度污染。[9]

就黄河流域自身而言,逐步实现了由中度污染向水质良好的跃迁,但是距离珠江流域、长江流域仍有一定差距。2012年12月监测数据显示,黄河流域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监测的60个断面的水质类别为:Ⅰ~Ⅲ类水质占60%,Ⅳ、Ⅴ类占20%,劣Ⅴ类占20%;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监测的159个断面的水质类别为:Ⅰ~Ⅲ类水质占89%,Ⅳ、Ⅴ类占7%,劣Ⅴ类占4%;珠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监测的54个断面的水质类别为:Ⅰ~Ⅲ类水质占91%,Ⅳ、Ⅴ类占5%,劣Ⅴ类占4%。[10]在2012年年底,无论是从水质总体评价,还是从断面劣Ⅴ类水质占比来看,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质量均劣于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2019年第四季度生态环境部通报显示,长江流域水质为优,珠江、黄河流域水质良好。[11]到2019年年底,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水质均有所改善,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仍优于黄河流域。

在水土流失方面,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该区域土地总面积57.46万平方千米,2018年区域水土流失面积21.37万平方千米,占到土地总面积的37.19%,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29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5.08万平方千米。在流域9省(自治区)中,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水土流失面积达到59.27万平方千米,占到全国的21.7%,占到黄河流域的47.7%;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水土流失面积分别达到18.61万平方千米、16.37万平方千米、11.29万平方千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