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技术发展
2025年10月13日
三、科学技术发展
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丰富的铜、铁等矿藏资源,为古代金属冶炼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中原地区从文明起源到文明形成过程中,青铜器一直是其重要标志,中原文明以青铜器见长。[30]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表明,我国夏代已掌握青铜冶铸技术,从历代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和商代冶铜遗址的发掘中都可以看到,我国冶铸青铜技术在殷商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平。[31]商代已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春秋末战国初期,冶铁业得到快速发展,炼铁炉使用了高效率的鼓风设备——橐,提高了冶炼水平和产品质量。[3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
黄土利于耕作,黄河流域盆地和河谷农业开垦、耕作历史悠久。黄河文明具有农耕文明属性,农耕技术方面,生产工具经历了使用石器、骨器、木器,经青铜器到铁器的进化过程。在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就已经出现石犁,春秋后期牛耕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时出现直辕犁,唐代出现曲辕犁。早在距今约78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发现有早期作物稷、油菜籽等。[33]考古发现,西汉末年冶铁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牛耕技术和耕犁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西汉晚期至东汉开始,黄河流域出现一牛挽犁的牛耕技术,农耕技术的发展成为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