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群协同创新能力
黄河流域要摆脱资源和环境的束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向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变。目前,在技术创新方面,流域内各中心城市已经在部分领域拥有了各自的比较优势,比如,青岛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空天海洋、量子技术等领域,济南在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医疗康养等领域,郑州在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西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兰州在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领域,太原在轨道交通、能源装备、重型机械、通用航空等领域,都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要利用城市群的协同功能,围绕具有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优势产业,集聚、整合各类创新要素,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努力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产业集群。
一是要协同突破高技术产业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聚焦新能源汽车、重大新药创制、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及云计算、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关键领域,协同开展共性技术、基础技术攻关,建立创新联合体,力争解决流域面临的一批“卡脖子”问题;联合创设未来技术研究机构,聚焦未来前沿技术,在人工智能、无人技术、石墨烯、氢能及燃料电池、生命科学、纳米科技、空天海洋等领域超前部署战略前沿技术研究;深入开展可燃冰、页岩气开采、平台装备工艺创新、安全环境监测等关键技术攻关。
二是打造服务黄河流域的创新平台。以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等为支撑,积极促进能源科技创新机构的设立;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流大学组群,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积极推进深海探测、高速列车技术创新等研究,多支点打造技术创新高地。
三是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黄河流域,围绕黄河流域的机械、化工、冶金、纺织、能源等传统产业,增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助推技术改造升级。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结合沿黄城市、经济功能区优势产业,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开展专利运营、创业孵化等活动。建设一批高水平功能平台和新型研发组织,推动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推进科技成果集成化。合力打造黄河流域线上线下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实现成果转化项目的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