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二、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流域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同时也缺乏流域省(自治区)之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综合管控机制。

一是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潜在风险高。黄河上中下游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黄河上游整体看生态环境较好、水源较充足,但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状况,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甘肃、宁夏等地气候多干旱少雨,存在地域荒漠化问题;黄河中游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能源资源,水土侵蚀、流失严重,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黄河下游地区所处黄淮海平原农业发达,但黄河流量偏小,水资源相对匮乏,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紧张,河口一些地方出现湿地萎缩。整体来看,黄河中上游部分地区河段已丧失生态功能,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超出可承载水平,整体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同时,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流域污染治理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流域内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造成的环保事件时有发生,潜在环境风险高。

二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突出,污染防控压力大。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电力能源的主要生产基地与供应基地,是金属冶炼、石油化工产业聚集地区,长期以来区域经济表现为粗放式发展模式。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传统工业企业所占比重较高,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问题加剧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间的矛盾。[24]黄河流域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能力偏低,水体稀释和降解污染物能力不足,黄河流域污染防控压力大,面临着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控治理压力,尤其是整个黄河流域水质面临考验:一是黄河流域煤炭开采、金属冶炼、化工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数量多,企业污水污染物排放难达标;二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量大造成流域土壤污染、流域水污染;三是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生活污水排放增多。[25]

三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保障形势严峻。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黄河全域人均水资源为530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低于水资源困乏地区1000立方米/人的水资源标准,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26]黄河流域一方面水资源短缺、水循环失衡;另一方面工农业用水利用方式粗放,水利用效率不高,流域水污染严重,供水量已经超过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黄河流域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如何量水而行、以水定地、以水定产、节水优先、还水于河,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

四是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综合管控机制缺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多方协同、综合管控。黄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千米,涉及9个省(自治区)71个地级行政区和1个省直辖县级市,当前各省(自治区)行政区域间,并没有实现统一的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治理规划,黄河流域各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治理主体难以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无法实施完善的协同治理。在法律法规层面,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的规定也相对较少、难成体系。黄河流域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跨界治污机制缺失,各省份间缺乏协作沟通,生态保护治理效率不足,综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27]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