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游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游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最突出、生态保护形势最严峻的区域。一方面,黄河水土流失问题主要产生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黄河90%以上泥沙来源于中游区域;另一方面,黄河中游地区人口众多且产业结构偏重,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保护的影响巨大。根据黄河两岸的地理形态,黄河中游从地理上分为北、中、东三段,不同区域面临的生态保护难题亦有所不同。

黄河中游北段从河口镇至龙门镇,水土流失是其生态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一段河流将黄土高原一切两段,东侧为晋西北黄土高原,西侧为陕北黄土高原。中段为龙门镇以南至潼关县,黄河经过龙门峡口之后进入开阔的汾渭平原缓缓流动,并接纳了两条重要的支流——渭河和汾河。东段为潼关以东至桃花峪,黄河谷地陡变狭窄,水流湍急。黄土高原的土体疏松,抗侵蚀能力弱,遇水后迅速分散、崩解,极易渗水和随水流失,造成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抬高,加大防洪风险、决堤风险。

黄河中游干线北段流经毛乌素沙漠,尽管毛乌素沙漠治沙成效显著,但从生态属性上来看,该区域仍属于土地沙化敏感地区。该段北部多为能源县,神木、吴堡、准格尔旗、清水河、托克托、保德、偏关以及中部的韩城等县市以煤炭开采为主,大量煤矸石堆积、污水排放、采空区隐患等严重破坏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能源化工产业的高耗能、高污染特征使这一区域环境保护压力巨大。该段南部的晋陕大峡谷两侧属于黄土高原地区,县域经济以旱作农业、畜牧业为主,经过多年退耕还林生态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目前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未来水土保持生态治理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黄河中游干线中段和东段区域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存在着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个别城镇紧邻黄河岸边,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如韩合机场的布局与建设对黄河生态平衡的影响尚未得到合理论证,人类生产生活对黄河生态的影响依然广泛存在。[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