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黄河流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不稳定,人地关系脆弱;工业产业同质化,产业转型压力大;资源刚性约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流域基础设施落后,区域经济联系松散。
一是人地关系脆弱,农业生产不稳定,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从自然条件来看,黄河流域南北纬度跨越大,东西海拔高低悬殊,地貌条件、气候条件复杂多样,流域内有青藏高原的高寒农牧业系统、甘青陕晋的黄土高原/盆地农业系统和山地丘陵农业系统、宁(内)蒙干旱(区)农业系统和牧业系统、豫鲁黄河下游平原农业系统等,[35]形成了粮食、农业经济作物、畜牧业等多样化的农业发展特点。但与此同时,多样性的自然条件和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大规模土地开垦,机械、化肥、农药的应用,也造成了人地关系和农业发展的脆弱性,流域粮食种植受到农田面积萎缩[36]、地力下降、水资源短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等挑战,农业生产不稳定,影响农民增收,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黄河流域上中游和下游滩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的相对集中区域,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5个涉及黄河流域,这些区域同时也是黄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域,与贫困人口分布高度重叠。[37]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生态功能区资源,处理好人地关系,稳定农业生产,打赢脱贫攻坚战,防止脱贫人口再返贫,是黄河流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任务艰巨。
二是工业产业同质化、低端化,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压力大。黄河流域大部分省(自治区),尤其是中上游地区的工业产业以煤炭、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等能源、基础原材料产业为主,工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发展过分依赖煤炭、冶金等资源型、重型化、高耗能产业,产业层次较低,上下游链条集中于初加工行业,以追求规模扩大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为主,缺乏技术密集型、深加工高端产业,[38]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弱,[39]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治理约束的问题增长动力缺乏,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
从黄河流域产业关联来看,流域各省(自治区)之间甚至省内区域之间,产业开放度低,各区域分工协作差、分工不足,存在重复建设、低水平过度竞争现象,部分省(自治区)主导产业高度重合,同质化严重,关联性弱,尚未形成有效的流域分工体系。[40]各省(自治区)之间的经济关联、互补性较弱,流域内难以形成高效率资源配置,急需流域内各省(自治区)间加强协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产业关联、产业聚集,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流域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资源刚性约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开发强度失度。黄河流域经济发展,面临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以及快速扩张的城镇化等系列问题,黄河流域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
第一是水资源短缺问题。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较丰富,但面临水土流失、水沙失调问题,下游地区则水资源严重缺乏,总体而言,黄河整体水流量小,水量季节性变化大,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下游争水矛盾严重,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制约。
第二是矿产资源过度开发与过度依赖问题。黄河流域尤其中上游省(自治区),经济发展过多依赖能源与原材料产业,面临着依赖资源过度开发与资源存量限制、产业转型的约束。
第三是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生态损害问题。黄河上游青海、甘肃、宁夏三省(自治区),农牧业发展基础好,但分散的粗放型农牧业发展方式,过度依赖自然生态系统,削弱了河源草地、牧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农业经济发展商业化程度低,分散性耕种,生产经营规模小,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沙化;黄河下游华北平原地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量大,农业灌溉方式粗放,土壤生产力下降,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41]
第四是城镇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快速扩张的城镇化进程,一方面促进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村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的供求矛盾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造成直接破坏。
四是基础设施落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不强,经济联系松散。与我国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交通、公用工程、公共生活服务等设施建设滞后。黄河中上游部分地区处于内陆腹地,黄河干流水运不能全程通航,虽然铁路、公路、航空得到了快速建设,但整体看黄河流域对内、对外交通运输通道不畅的问题依然突出。高铁等跨省域交通主干线建设规划进展缓慢,城市群之间交通网络建设尚待进一步完善。[42]黄河流域交通运输问题制约着区域间资源要素流动,区域外要素向区域内流动集聚,以及区域优势能源要素低成本向外输出。
黄河中上游众多工矿企业来源于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联系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弱,在国有资产存量高的矿产资源型城市,“市企之间”的行政壁垒问题依然严重。④
黄河流域已形成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若干城市群,但与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发达城市群相比,黄河流域城市群增长动力不足,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方面能力不足。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空间组织呈松散的“多中心结构”,呈现非流域化组织特征,[44]各城市经济产业组织联系相对松散,城市群没有完全发挥经济辐射功能。同时,城市群作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域,也是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45]面临发展方式转变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