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耳朵
三、耳朵
◎耳朵的结构
耳朵的主要结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1.外耳:外耳是指能从人体外部看见的到骨膜之间的部分,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具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抵御外来物体侵袭以保护外耳道和鼓膜,二是从自然环境中收集声音并导入外耳道。外耳道具有使声音增强和保护鼓膜的作用。
2.中耳:中耳在颞骨岩壁内,包括鼓室、乳突窦、乳突小房。鼓室内的听小骨,由3块骨头构成。中耳由鼓膜、中耳腔和听骨链组成。听骨链包括锤骨、砧骨和磴骨,位于中耳腔。中耳的基本功能是把声波传送到内耳。骨膜振动的频率与声波相同。
3.内耳:内耳结构复杂,所以又称为“迷路”,由耳蜗、前庭和平衡器官组成。耳蜗是被颅骨所包围的像蜗牛一样的结构,内耳再将中耳传来的机械能转换成神经电冲动传送至大脑;前庭是卵圆窗内微小的、不规则形状的空腔,是半规管、磴骨足板、耳蜗的汇合处;平衡器官可以感知各个方向的运动,起到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
◎耳朵的功能
耳朵最主要的功能是使我们听到声音,同时耳朵还含有平衡器官,使我们的身体可以保持直立。
1.听觉功能
耳朵为什么会听见声音呢?想要了解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还要从声波的性质和耳朵的结构说起。声音其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能向四周传播的一种空气波动。而声波波动的介质不是水,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声波是有能量的,它能使被接触到的物体产生振动,就像水波能让水面上的物体摇摆一样。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的声音就越高越细,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越粗。当声音传播到人的听小骨,中耳便把声波传送到内耳。而人的耳朵并不是什么声音都听得到,只有振动频率在20~20000赫兹范围之间的声音才会引起听觉。
2.平衡功能
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人体维持平衡主要是依靠内耳的前庭部、视觉、肌肉和关节等本体感觉三个系统的相互协调来完成的。其中内耳的前庭系统最重要,它的功能结构其实就像眼睛一样,是一种特殊分化的感受器,主要感知头位及其变化。
在人类内耳的构造中,有个像蜗牛触角一样的三个半圆形管道,叫半规管。在半规管内有内淋巴,而半规管的两个角里也有毛细胞。所以内淋巴流动的时候也会带动毛细胞弯曲倾倒,产生一种运动的感觉。半规管主要是感受正负角加速度的刺激,也就是感受旋转运动的变化。由于三个半规管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所以它像水平尺一样可以感受四面八方旋转运动的刺激。
◎耳朵的疾病
1.耵聍栓塞
耵聍,俗称“耳屎”,是由外耳道上的耵聍腺分泌的黄色的黏稠液体。耵聍腺在外耳道的外段,外耳道的软骨部皮肤上。耵聍能够杀菌、抑菌,对外来的灰尘、小虫等异物具有阻挡作用,所以耵聍是对耳朵具有保护性作用的物质。健康的耳道有自洁功能,耵聍可随着张口闭眼等振动自动排出耳道。但当外耳道本身出现病变,或者耵聍掉入耳道深部,或者耵聍太多遇水体积增大而堵塞耳道时,自洁能力就会不足,导致耵聍在耳道内堆积,一旦堵满了外耳道就称为耵聍栓塞。
耵聍栓塞可能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症状,甚至会出现突然的耳聋。耵聍栓塞是耳科门诊常见疾病,此病虽小,但处理不当仍然可能酿成大祸。一般来说,老人、有挖耳习惯的人(把耵聍推向深入)、外耳道狭窄有骨疣的人、耳道做过手术的人、乳突根治术患者等容易得耵聍栓塞。
对于耵聍栓塞,可以采取如下治疗方案:
⑴对于稍小而未完全阻塞外耳道的耵聍块,可沿外耳道后上壁缓缓伸入其耵聍内侧慢慢钩出。外耳道后上壁敏感性较差,故可先于该处着手夹取耵聍。较软耵聍栓塞可用钳或枪状镊分次夹取。坚硬而嵌塞较紧的耵聍块,可先用3%~5%碳酸氢钠溶液或硼酸甘油、液状石蜡、核桃油等滴耳,每日3~4次。待耵聍软化后,再用钩取或夹取。贴近鼓膜的耵聍团块或不能合作的患儿均不宜采用此法。
⑵如果耵聍栓塞合并外耳道炎,应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可滴入3%硼酸甘油或4%酚甘油,每日数次,必要时内服抗生素类药物,3~4日后再取耵聍。
⑶冲洗患耳时,患者取侧坐位,头应该偏向健康的耳朵一侧,紧贴患侧耳垂下方的皮肤置放一弯盘,用来盛装冲洗时流出的水液,操作者用左手将患侧耳郭轻轻向后上(小儿向后下)牵引,右手取吸满温热生理盐水、接有塑料管的20毫升的注射器或橡皮球置于外耳道口,向外耳道的后上壁方向冲洗。冲洗液进入深部并借回流力量将耵聍或异物冲出。如此反复冲洗,直至耵聍或异物冲出为止。最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
对于耵聍栓塞的预防措施是,上述人群应定期请耳科医师检查清理耳道,时间间隔视情况而定。
2.耳聋
常见的耳聋有三种: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大多数是由于外耳和中耳疾病所致,例如耵聍栓塞、先天性耳道闭锁,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肿瘤等。在中度耳聋的范围,一般通过药物或手术可以得到恢复或部分恢复。
神经性耳聋指耳蜗螺旋器病变不能将声波变为神经兴奋,或神经及其中枢途径发生障碍不能将神经兴奋传入,或大脑皮质中枢病变不能分辩语言,统称感音神经性聋。神经性耳聋在各种耳聋类型中占有较大比例,听觉损害也较为严重。神经性耳聋的致病因素较多,如老年性聋、噪声聋、药物致聋、突发性聋、遗传性聋以及外伤性聋等。由于感觉神经性耳聋是内耳的听毛细胞坏死或脱落所导致的,而这种损害又是不可逆的,所以它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耳科疾患之一。患者要防止在求医心切的情况下轻信一些不科学和不负责任的宣传。
混合性耳聋是上述两种耳聋的结合体,传音和感音机构同时有病变存在。病变原因如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硬化症晚期、爆震性耳聋等,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更大。
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如果听力下降不太明显,症状比较轻微的,可以在医生检查后,经医生同意,在家治疗;如若症状显著,耳聋严重,甚至伴有眩晕者,则需尽早住院治疗。
耳聋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⑴西药疗法:西医多采用静脉注射结合肌肉注射的疗法,也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加入葡萄糖溶液静点,同时配合维生素B1、维生素B2肌肉注射,或配以中药针剂,如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滴注。
⑵中药疗法: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多为气滞血淤,耳部经络被淤血阻塞所致,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耳窍,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发生了耳鸣、耳聋等表现。中医治疗的原理就是活血祛淤,通络开窍。
方法:柴胡6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路路通10克、生甘草6克。伴有眩晕加菊花10克、双勾藤10克、夏枯草6克。体质虚弱者加党参10克、炙黄芪10克。情绪易急躁者加白芍10各、灵磁石30克。
◎耳朵的护理
所有的疾病,等到危及身体健康的时候再去治疗,就显得很被动了。所以,各种耳聋也是可以预防的,同时加强保健还可以延缓老年听力减退。
1.不同的声音或语言对大脑都会产生不同的刺激。因此不要听对健康不利的声音,噪声达到85分贝以上,就对耳朵有伤害了,所以应尽量躲避高噪声的场所。
2.久听噪声可发生噪声性耳聋,强烈的声音对听力损害更大,可闭口掩耳避免之。所以,如果不能躲避这样的场所,听时间久了应休息一会儿,避免造成听力疲劳。
3.在闲暇的时间,可以静坐闭目养神,用双手心紧贴两耳孔,五指贴耳后脑部,用示指、中指和无名指叩后脑部24次,然后快速将双手掌离开耳孔,如此连续做10次。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这项运动经常做有醒脑强志、聪耳明目等作用,还可防耳聋。
4.因为耳部集中了身体里的诸多反射区,所以应经常用双手按摩两耳郭,再牵拉两耳郭,以其发热发红为度,反复进行多次。这样,耳朵上的神经末梢就会把刺激传达到全身,久而久之便不仅可以使耳患减少,而且有强身、健身之功效。
5.抗生素类药物对身体的危害都是很大的,有些抗生素可引起药物性耳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氯霉素等,所以应尽量不用或少用。这样的药物不仅仅是成年人有病的时候谨慎使用,在孕妇妊娠期更要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因为它们也能导致正在发育的胎儿耳聋,这对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十分不利的。
6.有人说:“耳不掏不聋”,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耳痒可用酒精棉签洗擦,必要时可就医耳科检查处理。而有些人偏偏习惯用火柴棒、头发夹和毛线针等硬物挖耳道,这些做法可引起耳道损伤、发炎化脓,应当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