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循环系统

五、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循环系统包括由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形成的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和肾排出。它还输送热量到身体各部以保持体温,输送激素到靶器官以调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循环系统的结构

循环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两部分。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心血管内流动着血液;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淋巴管内流动着淋巴液。

◎循环系统的功能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管道,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部吸入的氧运往全身,同时把全身各组织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运到肺、肾和皮肤排出体外。此外,循环系统还能把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运送到各器官,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从而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人的心脏都有两心房和两心室,这种心脏实际上形成两个泵。左心室泵血到主动脉,再到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送去养分带走代谢废物,经上下腔静脉回右心房,叫做体循环,因为线路较长,也叫大循环。血液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到肺进行气体交换,放出二氧化碳,带走氧,然后经肺静脉将含氧丰富的新鲜血液运回左心房,叫做肺循环,因路线较短,也叫小循环。血液只有在全身不停地循环流动才能完成其多种功能,血液循环的停止是死亡的前兆,具有最重要的生理意义。

部分组织液进入另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形成淋巴液,经小淋巴管逐步汇成大淋巴管,经左侧的胸导管和右侧的大淋巴管分别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形成淋巴循环。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辅助心血管系统进行血液循环。其中淋巴结、脾脏等淋巴器官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是人体重要的防御结构。

◎循环系统的护理

1.胸痛:胸痛多见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其他原因可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肥厚型心肌病等。胸痛发作时有压迫性不适或为紧缩、压榨、堵塞感、烧灼感,同时会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等,一般3~5分钟。患病后可卧床休息1~3天,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5分钟内可缓解。

2.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循环系统疾病,左心功能不全的典型表现,它会在运动或劳动时加重,在休息时缓解或减轻,会在仰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呼吸困难出现时应观察呼吸困难出现的时间、与体位的关系、诱因、缓解方式;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和呼吸音、心律、心率、发绀程度;加强夜间巡视;衣物、被盖应宽松,以减少憋闷感;应采取半坐位、端坐位或两腿下垂;严重时可吸氧。

3.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并伴心前区不适感,心悸的发生常与多种疾病引起的心脏搏动增强、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脏神经官能症有关。心悸发生时应评估有无诱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立刻卧床休息、稳定情绪;观察心率、心律、心电图;严重时可服镇静药;平时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戒烟,避免刺激性食物。

4.晕厥:是一时性广泛脑组织缺血、缺氧后引起的短暂、突然的可逆性意识丧失。它是由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心搏骤停、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晕厥出现时可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眼黑、出冷汗等。晕厥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吸氧,观察意识改变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准备好抢救药物、除颤仪、心脏起搏器等。

5.水肿:在循环系统中是右心功能不全较晚期的典型表现,水肿开始时出现在身体最低的部位,严重的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全身水肿,并可有胸水、腹水。发生水肿时应食用低盐食物,控制液体摄入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加强皮肤护理,抬高肢体,衣物、鞋袜宽松、柔软、透气性好,勿用力抓痒,保持皮肤完整。避免在水肿部位进行穿刺,注意无菌操作,拔针后按压局部至不漏液为止。

6.头晕、头痛:头晕、头痛是高血压的症状之一,由于高血压引起颈外动脉扩张、膨胀及脉搏增强所致。可伴有乏力、失眠,严重的高血压可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出现症状时应卧床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充足,保持环境安静,室内光线宜偏暗,减少探视;定时监测血压、心率,观察神志情况;稳定病人情绪;遵医嘱用药,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