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母体的变化

四、母体的变化

妊娠期,母体除维持自身的需要外,还要供给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并为分娩做好准备,这样就会使母体各系统都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了解妊娠期母体变化,有助于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对患有器质性疾病的孕妇,应根据妊娠期间所发生的变化,考虑能否承担妊娠,为防止病情恶化尽早采取积极措施。

◎性器官的变化

1.子宫

⑴子宫体:女性在怀孕期间子宫逐渐增大变软。随着胎儿生长发育逐渐增大,子宫由非孕时(7~8)厘米×(4~5)厘米×(2~3)厘米增大至妊娠足月时35厘米×25厘米×22厘米;子宫重量增加,足月妊娠比非妊娠时子宫体重增加20~25倍,达1000克左右;子宫腔容量增加近1000倍,达4000~5000毫升;子宫动脉由非孕时的弯曲状至妊娠足月时变直,以适应胎盘内绒毛间隙血流量增加的需要;子宫壁厚约2.5厘米,其中肌纤维交叉,有丰富的血管,子宫收缩时,血管受压,可有效地控制子宫出血。

⑵子宫颈:子宫颈在妊娠后由于肌纤维、血管、结缔组织增生肥大,呈紫蓝色、变软。子宫颈管腺体增生,分泌旺盛。此时分泌物的量增多且变得黏稠,可形成黏液栓堵塞宫颈,以防止细菌侵入子宫腔。宫颈鳞状上皮交接部外移,宫颈表面出现糜烂,为假性糜烂。临近预产期时宫颈变短并轻度扩张。

⑶子宫峡部:子宫峡部位于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位。非孕时长约1厘米,妊娠后变软,妊娠10周时子宫峡部明显变软。妊娠12周以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为宫腔的一部分,临产后可伸展至7~10厘米,此时称为子宫下段。

2.阴道

妊娠期充血水肿呈紫蓝色,黏膜增厚,皱襞增多,结缔组织疏松,平滑肌细胞肥大,阴道变软,伸展性好。妊娠后阴道上皮通透性增高以及宫颈腺体分泌增多,故白带增多。但是,如果分泌物的量非常多,而且有异味,甚至出现外阴瘙痒就要就医,以免影响胎儿发育。阴道上皮细胞含糖原增加,乳酸含量增多,在阴道杆菌作用下,使阴道呈酸性,不利于致病菌的生长,可防止细菌感染。

3.输卵管

妊娠期输卵管会伸长,但肌层并不增厚。黏膜上皮细胞变扁平,在基质中可见蜕膜细胞。有时黏膜呈蜕膜样改变。输卵管明显充血。

4.会阴

皮肤色素沉着,血管多充血,淋巴管扩张,结缔组织变软,伸展性增大,有利于分娩。

5.卵巢

妊娠期卵巢增大,停止排卵,早孕时一侧卵巢可见到妊娠黄体,主要维持妊娠作用。妊娠黄体在10周前开始萎缩,其作用由胎盘所代替。

6.乳房变化

乳房于妊娠早期开始增大,充血明显,变得越来越松软。孕妇自觉乳房发胀或偶有刺痛,浅静脉明显可见。妊娠期雌激素促使乳腺增生,孕激素使乳腺泡发育,使乳房逐渐增大。乳头、乳晕由于色素沉淀的增加颜色开始变深,乳头周围皮脂腺肥大隆起。妊娠期间胎盘分泌大量雌激素及孕激素,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乳腺发育完善还需垂体催乳激素、胎盘生乳素以及胰岛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等的参与。已知乳腺细胞膜有垂体催乳激素受体,细胞质内有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妊娠末期,尤其在接近分娩期挤压乳房时,可有数滴稀薄黄色液体溢出称初乳,但正式分泌乳汁需在分娩后。

◎循环系统的变化

1.心脏变化:妊娠期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肥大、心率增快、心搏出量增加20%~30%。妊娠晚期由于子宫增大,横隔上升,心脏向左移位,心浊音界扩大,血流量增多,使大血管扭转,较多孕妇在心尖部及肺动脉区可听到柔和的吹风样Ⅱ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增强,产后逐渐消失,心电图一般无特殊变化。若属有心脏病,易发生心功能不全。心脏容量从妊娠早期至妊娠末期约增加10%,心率于妊娠晚期每分钟增加10~15次。

2.心搏量:妊娠期心搏量随妊娠月份而递增,到妊娠32周最明显,一直持续到妊娠末期增加30%~45%,平均约增加1500毫升,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心搏增加包括血浆与红细胞的增加,血浆增加为40%~50%,血浆约增加l000毫升,而红细胞增加较少,为18%~30%。血液相对稀释。

3.血液:孕妇血红蛋白有轻度降低,除了血液稀释的缘故外,往往伴有缺铁性贫血,如补充铁剂可纠正贫血。白细胞从早孕开始在整个妊娠期间较未孕妇女增多,妊娠末期白细胞可上升至1.0~1.5万/立方毫米,主要为中性多核白细胞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比非孕期增加约50%。孕妇血清总蛋白较正常非孕妇妇女低,主要是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多之故。妊娠期血沉增快,最高可达50~60毫米/小时,与血纤维蛋白原及球蛋白增多有关。血小板数量、形态及功能无明显改变,凝血时间无变化。有人报告血小板计数稍有减少,认为与血液稀释有关。血液黏稠度增加,处于高凝状态,易引起血管内凝血。

4.血压与静脉压:妊娠期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胎盘动静脉短路,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孕妇血压可有收缩压不变,舒张压降低。因盆腔流至下腔静脉的血量增加,而增大的子宫又压迫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孕妇可出现下肢、外阴静脉曲张或痔。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1.脑垂体:妊娠期脑垂体前叶增大,血流丰富,促甲状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促性腺激素,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促卵泡成熟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由胎盘绒毛所分泌的大量雌激素与孕激素,通过丘脑下部的负反馈作用而被抑制,故妊娠期间卵巢无成熟卵泡,也不排卵。妊娠后期垂体生乳素分泌增加,促进乳腺发育,分娩后促使乳腺分泌乳汁。催产素来自垂体后叶,神经反射可引起催产素释放,雌激素可增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而孕激素有抑制催产素的作用。催产素使子宫收缩促进分娩。

2.甲状腺:妊娠期由于腺组织增生和血运丰富,甲状腺呈均匀增大,约比非孕时增大65%。受大量雌激素影响,肝脏产生的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增加2~3倍。血循环中的甲状腺激素虽增多,但游离甲状腺激素并未增多,故孕妇通常无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孕妇与胎儿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均不能通过胎盘,而是各自负责自身甲状腺功能的调节。甲状腺在产后6周恢复正常。

3.肾上腺:妊娠期肾上腺肥大,肾上腺分泌的皮质醇和醛固酮增加。调节体内的糖、蛋白质和水盐代谢。

◎呼吸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横隔上升,肺底上移,胸腔横径增大,通气量增加,但肺活量无改变。孕妇以胸式呼吸为主,次数改变不大,但呼吸较深。妊娠期肺功能的变化有:

1.肺活量无明显改变,通气量每分钟约增加40%,主要是潮气量约增加39%,残气量约减少20%,肺泡换气量约增加65%。

2.上呼吸道黏膜增厚,轻度充血水肿,使局部抵抗力减低,容易发生感染。孕妇鼻、咽、气管等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的变化

妊娠早期常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偏食害口等早孕反应,约在妊娠12周后逐渐消失。唾液腺分泌增加可有流涎现象。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逆流到食道下部,可产生烧心感。胎盘产生的大量孕激素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减低、蠕动减弱,胃酸分泌减少,因此有腹胀或便秘。妊娠期代谢增加,肝血流量稍有增多。肝功能基本无明显变化,血清总蛋白稍低,血清胆固醇增加,碱性磷酸酶增加。妊娠期胆囊膨胀,张力低,排空时间延长,胆道平滑肌松弛,胆汁稍黏稠使胆汁淤积。妊娠期间容易诱发胆石病。

◎泌尿系统的变化

肾脏在妊娠期稍有增大,由于负担增加,肾血流量自妊娠中期至足月可增加30%~50%,肾小球滤过率也会随之增加,有时超过肾曲管的再吸收能力,可出现生理性糖尿。

输尿管在妊娠期由于受神经体液变化的影响,输尿管增粗,肌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尿流缓慢,且右侧输尿管受右旋妊娠子宫压迫,加之输尿管有尿液逆流现象,孕妇易患急性肾盂肾炎,以右侧多见。增大的子宫或胎头压迫膀胱可有尿频、尿急现象发生。

◎新陈代谢的变化

1.蛋白质

妊娠期间母体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体内蛋白合成增加而分解也变得旺盛,总的合成大于分解,呈正氮平衡状态。孕妇体内储备的氮除供给胎儿生长发育及子宫、乳房增大的需要外,还为分娩期消耗作准备。

2.脂肪

妊娠期肠道吸收脂肪能力增强,血脂增高,脂肪能较多积存。妊娠期能量消耗多,糖原储备减少。若遇能量消耗过多时,体内动用大量脂肪使血中酮体增加,发生酮血症。孕妇尿中出现酮体多见于妊娠剧吐时,或产妇因产程过长、能量过度消耗使糖原储备量相对减少时。如果在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脂肪氧化不全可产生酮体,发生酸中毒。

3.碳水化合物

妊娠期胰岛功能旺盛,分泌胰岛素增多,使血循环中的胰岛素增加,故孕妇空腹血糖值稍低于非孕妇女,做糖耐量试验时血糖增高幅度大且恢复延迟。已知于妊娠期间注射胰岛素后降血糖效果不如非孕妇女,提示靶细胞有拮抗胰岛素功能或因胎盘产生胰岛素酶破坏胰岛素,故妊娠期间胰岛素需要量增多。

4.矿物质

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钙、磷、铁。胎儿骨骼及胎盘的形成,需要较多的钙,妊娠末期的胎儿体内含钙25克,磷14克,绝大部分是妊娠最后2个月内积累,至少应于妊娠最后3个月补充维生素D及钙,以提高血钙值。在妊娠晚期,胎儿除了造血之外,其肝脏与脾脏还需要贮存一部分铁以供给不断增加的需铁量。只靠在食物中吸收以及动员母体中贮存的铁,常不能满足需要。如铁摄入量不足,孕妇可发生缺铁性贫血。

妊娠期胎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和磷,而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如果孕妇摄入的钙、磷和维生素D的量不足,可使孕妇肌肉痉挛,甚至患骨软化症。

5.水和电解质

因孕妇体内雌激素和醛固酮增加,故水钠潴留可造成水肿。孕妇体重每周增加0.5千克以上时应考虑有隐性水肿。

◎其他

1.神经系统:妊娠期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孕妇常有嗜睡、头晕、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畏寒等表现。

2.皮肤:妊娠期皮肤色素沉着,以乳头周围、外阴部、脐周围及脐下正中线色素沉着明显。以额部及面颊部出现的棕色斑,被称为妊娠斑。腹壁及乳房皮下弹性纤维断裂出现的裂纹,称为妊娠纹,新鲜的妊娠纹呈紫红色,陈旧的为白色。有人出现妊娠斑、痤疮等,而有的人反而皮肤越来越好,这些和激素的分泌都有关系。

3.骨骼及韧带:在孕激素的影响下骨盆各关节韧带略松弛,耻骨联合可呈轻度分离,若过分松弛易导致关节痛。妊娠子宫重量使身体重心向前移,为了保持平衡,头和肩向后倾,腰向前挺,容易引起腰痛、腰酸。

4.体重变化:孕妇的体重变化,主要出现在孕中期和孕晚期。在头三个月里,体重并没有明显变化,一般来说,孕妇的体重增加3斤左右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如果体重增加过快,并不是什么好现象,胎儿长得过快过大,反而会为今后的自然分娩带来麻烦,而且婴儿先天肥胖会造成以后的许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