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宫腔积脓

七、宫腔积脓

宫腔积脓,即是宫腔内有脓液积滞。当患有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时,宫颈口堵塞,引流不畅,分泌物滞留在子宫内引发感染,即可发生宫腔积脓。如果患有子宫颈恶性肿瘤,严重的慢性宫颈炎、老年性阴道炎,或宫颈电烙、冷冻、锥切后,均有可能造成子宫颈管狭窄,引流不畅而导致宫腔积脓的发生。宫腔积脓少数患者有白带增多等轻微现象,但是最后可导致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性渗出或者组织坏死等严重疾病。西医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中医则采用中药化脓排毒等药物治疗方法。正是因为它会引起很多并发症,故而成为女性不得不重视的妇科疾病之一。

◎病因

1.脓液生成:宫腔积脓可在初始阶段即为脓液,也可先为非炎性积液、积血,而后合并感染所致。

2.颈管狭窄闭锁:子宫内膜炎是致使本病的最直接原因。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子宫颈管能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但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宫颈萎缩,腺体分泌减少,宫颈、阴道的功能减退,致病原微生物自阴道逆行上侵,使颈管粘连、狭窄或闭锁,最终导致宫腔积脓。子宫内膜癌侵犯宫颈管或宫颈癌均可导致颈管狭窄或闭锁,继而合并感染,使宫腔积脓成为必然。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宫腔积脓患者平素就有慢性盆腔炎、糖尿病或合并子宫内节育器,说明全身免疫状况及局部炎症潜伏在本病形成过程中有相关作用。

◎症状

1.宫腔积脓较少者,易被忽略和误诊。医生在做妇科检查时会发现子宫增大,质地软,触痛明显,宫旁组织有时会有增厚。如果用探针探查宫腔,探针通过宫口时可感到阻力,探入后会有脓液从宫口流出。

2.严重者下腹坠痛,可伴有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很多患者有黄水样液体或者血性液体自阴道排出,常呈间歇性排液。这多是坏死产物积聚于管腔内,当输卵管收缩时,因伞端封闭而向宫腔阵发性排出,严重的阴道感染像滴虫、阿米巴细菌、病毒等感染。

3.少数患者出现脓血性排液、恶臭明显等症状,这说明可能患上了子宫内膜癌。坏死组织夹杂在白带中,呈浆液性或者血性排除体外。这个时候一定要引起注意,如果再拖延,将会危及生命。

◎检查

1.当患者有不适症状时,医生可做最直接的妇科检查,叮嘱患者平躺在床上,双腿蜷起,医生用手按压患者腹部,会发现子宫部位增大,患者有明显触痛感。

2.医生可用探针探查宫腔,探针通过宫口时可感到阻力,探入后会有脓液从宫口流出。

3.可做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必要时诊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做病理检查,以了解有无恶性病变。

◎治疗

1.引流:治疗宫腔积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张宫颈口使脓液充分流出。为防止宫颈管再度堵塞,可在宫颈管内放置橡皮引流管引流。同时每日应用抗生素溶液冲洗宫腔,直至流出的液体清亮为止。注意引流要充分,引流管留置时间应足够长。

2.手术:对于膜性积脓、纤维肌性积脓可在宫腔镜下分离或用手术剪除。而对于结缔组织样致密粘连则需在B超或腹腔镜监护下行电切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或蛋白胶防止再积脓。

3.抗生素:如果治疗后仍有发热、白细胞增高,可给予广谱抗生素口服或肌肉注射,必要时静脉点滴。

4.中药:中医理论认为宫腔积脓是湿热内阻、淤血阻滞、阴虚内热所致,所以在用药上要以清热化淤为主。

药方推荐: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赤芍12克,柴胡10克,川牛膝12克,枳壳10克,生地12克。若小腹疼痛明显,加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香附10克以活血行气止痛。

5.食疗:食疗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能够在身体内部发挥微妙的作用,建议坚持使用。

食方推荐:槐花10克,薏米30克,冬瓜仁20克,大米适量。将槐花、冬瓜仁同煎成汤,去渣,放入薏米及大米同煮成粥服食。

◎预防

1.保持心情愉快,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对于老年女性建议练一练太极拳等,以增加免疫能力。

2.围绝经期内取出宫内节育器,若有不适,及时就医。

3.绝经期女性要注意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不可乱用妇科洗液。

4.建议有条件的女性,每年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注意控制自身疾病和糖尿病,避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