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髌骨软化症
髌骨软化症这一名词源自1928年,Aleman用它笼统概括了髌骨关节软骨退变后出现以疼痛为主的一些症状。除了“髌、骨软化”,还有其他许多名词描述这种综合征,例如髌股综合征、髌股关节痛、伸膝装置发育不良、膝前痛综合征等,但都未被普遍接受。很多时候,髌骨关节面软骨的病变程度并不和患者症状轻重成正比,例如有些关节面病变轻微的患者存在明显的髌股关节疼痛症状;相反,有些没有髌股关节痛的患者却有明显的髌骨关节面病变。由此可见,髌骨软化很多时候应该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的总称,而不是一种软骨的病理状态描述。
髌骨软化的基本病理改变和骨性关节炎不同。对于髌骨软化而言,病变首先是软骨深层的基质成分和胶原纤维改变,它是一种软骨深层的病变,累及浅层时只是病变持续进展的结果,这种病变通常软骨表面光滑完整。相反,骨性关节炎的最初病理改变通常发生在软骨表面,软骨组织中横行纤维的连续性丧失,水分基质减少,随之出现软骨表面毛糙,通常在关节镜下肉眼可见。
软骨软化主要归因于基质中硫酸黏多糖蛋白成分的减少,变化最常发生于软骨深层两个部位中。一是在横跨分开内外侧关节面的髌骨嵴1cm直径的范围;二是横跨分开内外侧关节面的中心嵴下部的范围。这些部位通常都是连在一起,甚至有时相互融合。如果这些部位在日常活动中局部没有受力,即使出现软骨软化也意义不大。然而,当这些部位参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传递,通常是在某一极度活动范围时发挥作用,此时关节面软骨在力学上不足以支撑胶原支架,其复合结构开始破坏,即发生退变性毛糙,这些变化从软骨表面逐渐加深到软骨全层直至软骨下骨。Goodfellow等发现23例患此病的年轻患者中,14~27岁居多,主诉髌股关节痛。Goodfellow认为疼痛是由于胶原纤维间质区纤维结构的紊乱所引起,膝关节活动中软骨局部应力变化累及软骨下骨质,病变软骨无法吸收局部应力而使软骨下骨受力增加,有学者认为这可能导致对软骨下骨神经末梢的疼痛刺激。而在其他一些关节中,部分关节软骨即使不与其对应的关节软骨相接触也有发生表面纤维化的倾向。这些病变与年龄相关,呈非进行性,多伴有软骨外观改变,并且它们一般不会进一步发展到全层软骨剥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