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膝关节该如何康复

八、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膝关节该如何康复

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自体移植物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应严格遵循康复程序:术后早期患肢用卡盘式下肢支具固定在屈曲10°位2周,麻醉恢复后早期即可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术后5d下地扶拐不负重功能练习;膝关节活动范围锻炼:第1~3周为0~60°,3~6周0~90°,7周后可不限制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逐渐达正常范围。其中在康复过程中应用支具保护十分必要,特别是术后4~8周,在此期间,移植韧带坏死再血管化,属于移植物的韧带化重塑过程和修复重建没有完成阶段,此时进行激进的康复训练非常危险,容易发生韧带再断裂。所以术后至少支具保护12周,确保移植物与骨性隧道愈合后再去除。在ACL重建的早期,特别是在术后12周内移植物与骨性隧道未完全愈合,移植物两端固定处往往是力学薄弱点。所以术中牢固的固定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防止移植物在骨隧道滑脱并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前交叉韧带修复术后康复方案(坎贝尔骨科学)

BAPS——踝关节平台机械系统;E-stim——电刺激;FWB——完全负重;MCB——运动控制支架;PWB——部分负重;QS——股四头肌装置;ROM——活动范围;SLR——直腿抬高;WBTT——最大程度负重。

(一)第一阶段(0~2周)

1.髌骨活动(重点是上下滑动)。

2.MCB 0°~90°。

3.股四头肌装置/SLR(注意持续伸直)。

4.俯卧或站立位腘绳肌收缩。

5.被动伸膝(强调完全伸直)。

(1)俯卧时悬膝。

(2)足跟下垫枕。

6.被动、辅助主动与主动的ROM锻炼。

(1)靠墙滑动。

(2)坐位滑动。

(3)俯卧牵拉毛巾。

7.加压泵控制水肿。

8.QS肌力弱时进行电刺激。

9.扶拐时可PWB 50%~70%,如果MCB锁在完全伸直位时,可弃拐WBTT。

10.睡觉时活动控制支架锁在伸直位。

目标

(1)ROM正常。

(2)屈膝ROM达90°。

(3)股四头肌功能正常。

(4)步态正常。

(二)第二阶段(2~4周)

1.在MCB上进行全ROM活动。

2.第4周ROM达120°。

3.渐进的SLR及俯卧/站立位腘绳肌负重收缩。

4.ROM足够时,开始进行自行车低阻力ROM练习。

5.下蹲快走。

6.扶拐完全FWB,无跛行时弃拐。

7.开始双腿BAPS训练,逐渐转为单腿。

8.开始轻重量双侧压腿。

9.胫骨垂直于45°斜坡上,时间逐渐增加。

10.能单腿弯曲1/4,侧上台阶(4英寸高)。

11.负10磅重物能SLR时,应用髋、膝活动机。

12.在跑台(前后向)上锻炼,重点是正常步态。

13.对抗理疗师的手法阻力下在60°~90°范围内(次最大范围)伸膝。

目标

(1)ROM达0°~120°。

(2)弃拐FWB,无跛行。

4~6周

1.第6周逐渐增加至全ROM。

2.开始Kin-Com腘绳肌练习(等张/等力)。

3.使用抗剪力垫开始Kin-Com 40°~90°股四头肌等张活动练习。

4.前后上下楼梯。

5.渐进的闭链练习。

6.第6周开始股四头肌的Kin-Com 40°~90°等张活动练习(起始速度要快且持久)。

7.水中练习。

8~10周

1.加强上述练习。

2.戴运动带向前、后慢跑。

3.不同速度下进行股四头肌等力练习。

4.开始进行突然起动练习。

5.第10周开始Fitter和滑板运动。

(三)第三阶段

12~16周

1.全范围等张Kin-Com练习(开始将抗剪力垫下移)。

2.使用低负重高频伸膝机。

3.侧方运动带训练(慢而有控制地进行)。

4.Kin-Com练习检测腘绳肌,肌力达90%则停止腘绳肌练习。

5.16周时进一步进行等力股四头肌练习至膝关节完全伸直。

(四)第四阶段

16~18周

1.Kin-Com练习检测股四头肌,必要时重新检测腘绳肌。

2.如股四头肌肌力达65%,无渗出,可ROM活动,膝关节稳定,则可开始折返跑和跳绳活动。

3.如股四头肌肌力达65%,可开始长距离慢跑。

(五)第五阶段

5~6个月

1.灵活性训练。

2.特殊运动技巧训练;如跳克力欧卡舞(caiioca,45°侧蹬和走8字)。

3.如必要再测股四头肌肌力。

(六)第六阶段

6个月

1.如果活动范围>130°,腘绳肌肌力>90%,股四头肌肌力>85%,完成了特殊运动灵活性训练,可恢复正常体育活动。

2.每周继续训练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