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如何确诊

五、类风湿关节炎如何确诊

晚期类风湿病人,因已出现多关节病变及典型畸形,所以诊断多无困难。但本病早期及少数关节受累病例,诊断时常有困难。目前,对于RA的诊断,各国有不同的标准。应用较广泛的是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RA)制定的RA诊断标准,共7条。

(1)晨僵:关节及其周围僵硬感至少持续1h(病程≥6周)。

(2)2个或3个区域以上关节部位的关节炎:下列14个区域(左侧或右侧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踝及跖趾关节)中累及3个,且同时伴有软组织肿胀或积液(不是单纯骨隆起)(病程≥6周)。

(3)手关节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炎中,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病程≥6周)。

(4)对称性关节炎:两侧关节同时受累(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受累时,不一定绝对对称,病程≥6周)。

(5)类风湿结节:在骨突部位(肘关节后方、头枕部、踝部、骶部等)、伸肌表面或关节周围有皮下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任何检测方法证明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异常,而该方法在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5%。

(7)放射学改变:在手和腕的后前位像上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放射学改变,必须包括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及其邻近部位有明确的骨质脱钙。

符合以上7条标准中至少4条可诊断为RA,但要注意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和其他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所致的关节炎相鉴别。此诊断程序对疗程不足6周的早期病人并不适用,因此还需要医生根据临床表现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