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的产生
2025年10月12日
二、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的产生
城市轨道交通在运力、速度、准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都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主要吸引中短程、出行频繁的乘客。因此,轨道交通的便捷性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上,尤其是乘客进出车站时的方便和快捷,而乘客进出车站的主要环节就是购票和进出车站检票的过程。
轨道交通最早沿用了铁路的售检票模式,即由人工提供相关的服务,票制为单一票制,仅进站时由人工检票,如早期的伦敦和纽约地铁及北京地铁等都采用了人工售检票方式。在应用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前提下,20世纪60年代,北美及欧洲一些城市的地铁中出现了早期的自动售检票系统,但其模式仍然沿用了开放式系统的设计理念,即没有考虑乘车距离的单一票价的系统,只是售票和进闸检票由人工改为由机器自动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工售检票速度慢的问题,但无法统计客流的走向及实际的乘客出行需求,同时无法对乘客滞留在付费区的时间加以限制,当地铁线路成网或线路较长时,不能合理划分票价,这对地铁运营公司的收益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统计客流在不同时段的走向,合理分配票价区段,提高运营资源的使用效率,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首先提出了封闭式票务的概念和可多次使用的储值票模式。1979年开通的中国香港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首次将此概念运用到实践中,并获得了成功。
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轨道交通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算等全过程的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在便捷和准确性方面大大优于传统的纸质售票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乘客和车站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