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清分因素和原则

三、影响清分因素和原则

1.影响清分的因素

影响清分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即乘客本身因素、乘客出行特征因素、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因素以及运营企业管理因素。

(1)乘客本身因素

乘客本身因素包括年龄、职业、收入水平。

年龄:通常年龄较大的乘客由于身体原因,在路径的选择过程中更希望选择换乘次数少且乘坐方便舒适的路径。

职业:职业因素对乘客路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离退休人员更希望选择换乘次数少且方便舒适的出行路径,这与年龄因素的影响是一致的。另外,学生和工薪阶层更倾向于选择出行时间最少的路径。

收入水平:通常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乘客对于方便、舒适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对于收入较高的乘客来说,在其路径选择中,更希望选择换乘次数少且方便舒适的路径。

(2)乘客出行特征因素

乘客出行特征因素包括出行距离、出行目的、出行时段。

出行距离:指乘客一次城市轨道交通的出行距离。通常,不同的出行距离对乘客选择路径具有一定影响。例如对于长距离的出行,乘客一般希望能够通过换乘来节省总的出行时间;而对于短距离出行来说,乘客一般都不希望换乘。

出行目的:不同出行目的的乘客对路径选择也是不同的,例如以探亲访友为目的的乘客一般不会太在意出行时间的长短,而更在意出行过程中的方便舒适等因素;而上班或公务的出行乘客则对时间比较敏感,此类出行更希望能通过换乘来节省总的出行时间。

出行时段:出行时段包括高峰与平峰。在高峰时段,由于上下车的人数很多,车厢内和车站的乘客也很多,每次换乘都要上下车和步行一段距离,消耗一定体力,因此,乘客希望选择换乘次数少的路径,对于时间的敏感度不是很高。

(3)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因素包括:路网结构、换乘方便性、运营模式、运营时间、出行时间。路网结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形成,线路之间互相交叉衔接,使得路网的连通度大大提高,为乘客在两站之间出行提供了更多的路径选择。这就要求在确定清分规则的时候,充分考虑乘客出行路径选择多样性的特点,采用切实有效、接近实际的清分方法,以确保运费在做出经济贡献的各运营主体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换乘方便性:当乘客有多条路径可供选择且各条路径的旅行时间相差不大时,换乘方便性会对乘客的路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运费的清分。换乘方便性主要包括换乘次数和换乘时间两个方面。对于换乘次数来说,在各条路径的旅行时间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换乘次数越少的路径被选择的概率越大,乘客会在路径的旅行时间和换乘次数之间权衡考虑。换乘时间则包含换乘步行时间和换乘候车时间两部分。在旅行时间相近的多条路径中,乘客倾向于选择换乘时间较少的路径。

运营模式:指线路的共线运营的模式,如北京地铁1号线和八通线共线运营的四惠站到四惠东站,以及上海地铁3号线和4号线的宝山路站到虹桥路站。共线部分的车站都是换乘车站,这对于清分的影响是应该重点考虑的。

运营时间:运营时间作为清分影响因素主要是由于线路或换乘站提供的运营服务时间存在差异而引起的。当某OD对之间存在多条可选路径时,每条路径的运营时间可能不一致。因此,根据各条路径的运营时间,可以得到一天当中的不同时段由不同路径参与该OD的运费清分。

出行时间:出行时间是指乘客从轨道交通起始点至轨道交通出行终点所需的全部时间,包括乘车时间、换乘时间等。当乘客从出发地至目的地有多条路径可供选择时,一般来说,出行时问越短的路线被选择的概率越大。一般来说,出行时间与里程是正相关的。但在实际路网中,可能会存在这种情况:两条出行路径中,里程较短的路径出行时间较长;里程较长的路径出行时间较短。

(4)运营企业管理因素

运营企业管理因素包括:票价、安全性、方便舒适性、正点率。

票价:一般情况下,乘客会选择票价较低的路径。在本项目中,由于OD点之间的票价是确定性,所以票价的影响可以忽略。

安全性:指运营企业保证乘客使用其轨道交通线路的安全程度。

方便舒适性:方便性和舒适性参数是指乘客在使用轨道交通时能享受到一些舒适功能。基本内容包括:是否拥挤,环境是否适宜,是否有空调,车内座椅的舒适程度,站内设施的布局合理程度等。

正点率:指运营企业在运输组织时,提供给乘客出行的客运产品,即运行列车的准时程度。高的正点率会节省乘客的时间,满足乘客出行对时间的需求。

2.影响清分的原则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清分管理中心的基于一家运营企业的“统一收费、按比例分成”的思路,主要的清分原则为:

(1)与票价政策相关,满足票价政策调整要求。

(2)清分方法应以影响清分的路网结构因素为主,结合乘客社会经济因素、出行特征和运营企业管理因素。

(3)按照全路网中独立的经营核算实体清分,利益分配应与其经济贡献合理地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