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卡的发行及使用
票卡的发行及使用主要包括车票编码定义、车票初始化、车票的赋值发售、车票的使用、车票使用管理、车票的进/出站处理、车票的更新、车票的加值、车票的退换、车票的回收等工作环节。
1.车票编码定义
车票编码定义包含车票类别、车票编号、车票票值、车票时效、使用范围等信息。
(1)车票类别
车票类别标志了车票的分类情况,对应不同的应用方式和处理规则,车票的类别在编码的时候确定。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规定范围内不同类别的车票。
(2)车票编号
车票编号可分为卡面编号、物理卡号和逻辑卡号。
①卡面编号
卡面编号是票卡生产厂商在制作车票媒介时印制在车票表面上的系列编号,可标明生产者代码、批次等信息。
②物理卡号
物理卡号就是非印刷票卡媒介产品的序列号,并由车票媒介生产厂商在出厂时直接写在车票芯片内,物理卡号可以跟卡面编号一致,也可以不同。
③逻辑卡号
逻辑卡号是为了确保自动售检票系统能够跟踪流通中的车票的使用情况和针对某张或者某些车票进行功能设置而赋予的系列编号,在车票初始化时由编码机对票卡进行逻辑卡号的写入。
在车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中心数据库可通过在车票的票面编码、物理卡号和逻辑卡号之间建立相应的关联关系,对车票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防伪和跟踪。
(3)车票票值
车票票值就是车票所含可乘车的资金,它是记录在车票上的,可以用于乘坐轨道交通工具的金额。
通常,使用单程票的乘客在出站时如果车票中的票值小于本次旅程的应付费用,则不予以放行,需要补足费用后才能出站。使用储票值的乘客在经过本次旅行后,将在票卡预储存的资金中扣除此次旅程的费用,如果票卡中的预储存资金的金额为零或负值时一般不让进站乘车。
(4)车票时效
各种类别的车票都有各自不同的有效期,车票只能在系统设定的有效期内使用。如果车票即将过期或者已经过期,必须进行延期等更新处理后才能使用。
(5)使用范围
各种类别的车票都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如线路、车站等)以规范使用秩序。
2.车票初始化
在所有车票投入使用前,必须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初始化,分配车票在系统内的唯一编号,同时生成车票相关的安全数据。
车票初始化工作是通过编码或分拣机进行的。只有经过初始化后的车票才分发至各车站进行发售。在初始化时,操作针对不同类型的车票设置系统参数及系统应用数据进行初始化编码。车票初始化时的编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数据类型。
(1)安全密钥及防伪数据。
(2)车票编号数据。
(3)车票状态数据。
在对车票初始化时,必须完成以下工作:①设备读取车票上唯一的物理卡号,验证初始密钥;②初始密钥验证成功后,将逻辑卡号、安全数据、编号数据及系统应用数据写入车票。
初始化后,应将车票信息记录到中央数据库中。
3.车票的赋值发售
初始化后的车票还必须经过赋值处理才能够正常使用。对车票的赋值可由编码/分拣机执行或由车站内的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在车票出售时进行。
(1)对部分需要提前赋值的车票(如应急票),可以专门的编码/分拣机进行赋值。
(2)对车票进行赋值时,必须对车票进行有效检查,再将赋值信息写入车票,但不能修改票卡发行时的初始化数据。
(3)对不同类型车票的赋值数据由系统参数确定。
各种车票发售设备是分散在轨道交通服务范围内的,且他们遵循的规则必须一致,因此,发售设备的发售许可、可发售票卡类型和票价参数等通常由中央计算机系统下载参数进行设定。车票发售完后,要将车票信息报送到中央数据库中去。
4.车票的使用
车票通过发售/赋值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所有车票的详细使用记录最终需要保存在中央计算机系统,以便对车票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车票的每次详细使用记录至少包括车票类别、车票编号、交易类型、车票交易序号、交易时间、交易设备编号、上次交易时间、上次使用设备、交易金额、车票余值等信息。
如果乘客使用了无效车票,检票机将拒绝接受,但可以引导乘客到半自动售票机对车牌进行分析和处理。
典型的车票使用过程描述如下。
(1)车票在自动售票机或半自动售票机上出售,并写入“出售记录”(如出售时间、线路车站号、售票设备编号、车站赋值/余额等)信息。
(2)车票经进站检票机检票,在进站检票机处写入“进站记录”(如进站时间、线路车站号和进站检票机编号等)信息。
(3)车票经出站检票机检票,依不同类型车票进行不同的处理,如对乘次票(或储值票)将在车站检票机处写入“出站记录”,并扣除一个乘次(或旅程费用),票卡由检票机的回收装置完成,并清除票卡中上一次的发售、进站和出站等运营信息。
(4)候车。
(5)经出站检票机回收的车票,可直接送往自动售票机进行出售。
5.车票使用管理
车票使用管理可分为配发、调拨、赋值与发售、收缴四个环节。
(1)配发
由发票发行单位根据客流情况,将初始化的车票配发到个车站。
(2)调拨
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运营,由于客流的不均匀性,可能会造成车票在各线路、各站点的分布不均匀。有些线路、站点滞留大量的车票,而有些线路、站点则车票短缺,为了提高票卡发行单位车票的使用率,可以采用调拨的方式加以平衡。
(3)赋值与发售
自动售检票系统通过终端设备(如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完成车票的赋值与发售。
在售出一张车票时(半自动售票机或自动售票机),必须将该笔售票信息上传至中央计算机系统。为了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通常报送的数据包需要包括本地的交易流水号、时间、卡号、金额,并且将关键字段进行交易认证码TAC计算,通过设备中的运用软件对每笔交易均产生一个本地流水号。售票交易所具有的连续流水号和对其进行的交易认证码TAC计算,可保证报送至上层的交易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实现缴款金额和电子账的对账功能创造了条件。
(4)收缴
车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然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这就需要进行定期的收缴和更换。车票在初始化编码时,都被编上了初始化时问,系统可根据各种车票的使用情况设置车票的有效使用期。系统就可在使用环节中及时发现收缴超出有效期或者由于折损而不能继续使用的车票。
6.车票的进/出站处理
普通车票的检验遵循一进一出的次序,即先有一次进站,再发生一次出站,如果乘客在进站时未经检票(或标识不清),或在出站时未经检票(或标识不清),就会造成因进出次序不匹配而导致车票的暂时性无效,通常需要由半自动售票机来完成更新。
半自动售票机根据进出次序的规则来更新车票,如果规则约定,还将根据中央计算机系统设定费率表向乘客收取更新后的相关差额费用。
对车站的进出站次序的检查也可以由中央计算机系统来操控,可以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设定某个、某部分或全部的车站对车票进行或不进行进出站次序检查;或对某一类车票的进出站次序进行或无须进行检查。
7.车票的更新
在半自动售票机对车票进行分析后,若为进/出站次序错误、超时、超程等无效原因,则可对车票进行更新处理。中央计算机系统分别设定进/出站次码更新的时间和车站限制、进/出站次码更新的费用、超时更新的费用、超程更新的计费方式、收费方式、更新次数等。
根据车票的分析结果,如果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需更新的项目,则应对每项更新处理进行确认并按照运营规则进行处理。
在进行更新处理时,半自动售票机相应更新车票的进/出站状态、时间及费用,并记录更新标志等信息。
单程车票更新操作时不对单程票车票余值进行修改,通常另行收取费用。更新储值票时收费可从储值票上扣除收费金额,乘客也可以选择用现金另行支付。
8.车票的加值
储值票可通过半自动售票机和自动加值机进行加值。中央计算机系统可设置加值的金额限制、允许加值的车票类型、加值优惠等。
9.车票的退换
在乘客要求退票时,半自动发售票机能办理退款业务。通常退款处理方式可根据车票是否被损坏而分为即时退款或车票替换两种方式。中央计算机系统可设置退款的条件、使用次数限制、余额限制、费用等以确保退票处理有足够的安全性,防止欺骗行为的发生。
对车票进行分析后,符合系统设置参数的车票,如允许被替换的类型、指定的回收条件等可以通过半自动售票机进行替换处理。在进行替换处理时,在被替换的车票上写入有关的替换信息,但车票上的原有信息不能被修改或抹除。车票上的所有余值/剩余乘次及优惠信息应完全转入新的车票上。
10.车票的回收
出站检票可根据预先的设置,对单程票进行自动回收。通常,回收后的车票可通过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再次发售。当回收到的车票到达规定的使用寿命或出现损坏不能继续使用时,则不能再进入使用环节,应及时进行回收。也可通过编码/分拣机进行集中分拣,将达到使用周期或受到损坏的车票分拣出来进行回收,分拣条件可以由参数设置。
11.监督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自动售检票系统的信息对管理的支持作用,中央计算机系统应该及时将使用中必要的车票交易数据记录下来,以供系统对车票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查询,并能跟踪每张车票的使用情况,提高防范滥用、复制及伪造车票的能力,减少由于欺诈行为而引起的票务损失。同时,根据车票的编号也能查询车票的使用记录。
12.票卡的注销
票卡在频繁地使用过程中,应建立适当的制度,对其使用状况进行及时检查。一旦发现不宜继续使用的票卡要及时注销,删除流通数据。
1.票卡媒介的种类有哪些?
2.磁性票卡的优缺点有哪些?
3.简述IC的分类及特点。
4.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票的种类。
5.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票的票制。
6.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原则有哪些?
7.票卡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以某一地铁公司为背景,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该地铁公司所使用的车票的种类、票制;描述不同级别公司和部门对车票的管理情况及车票发行和使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