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发展现状

二、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发展现状

1.北京地铁

北京地铁是国际地铁联盟(Co MET)的14个成员之一,其第一条线路于1971年1月15日正式开通运营,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截至2018年12月,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共有22条,运营里程637 km,共设车站391座。

1985年,北京地铁开始进行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可行性研究;2002年年底北京地铁车票实行色标管理;其中地铁1号线车票颜色为粉红色,2号线(包括两个换乘站)车票为湖蓝色;2003年12月31日,北京第1套单线自动售检票系统在地铁13号线投入使用,这是一套基于磁票的AFC系统,集成商为日本信号股份有限公司,此系统也增加了对一卡通储值卡的支持。

2005年北京市政府提出轨道交通路网内一卡通行无障碍换乘的构想,这需要AFC系统的支持。2006年5月,1号线、2号线、八通线建立了简易IC卡系统,作为日后路网AFC系统的过渡。2007年10月,全路网通过简易IC卡系统实现了一卡通行、无障碍换乘。同时,13号线的单线AFC系统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2008年6月9日,北京地铁路网AFC系统投入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一卡通行、一票通行”和无障碍换乘。系统单程票为可以回收使用的Ultralight薄型IC卡,支持“一卡通”储值卡的使用。同日,北京地铁原有的5条运营线路的93个车站全部实行自动售检票。结束了北京地铁38年纸质车票的历史,纸质车票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北京地铁进入刷卡时代。北京地铁车票如图1-11,图1-12所示。

图1-11 北京地铁单程票

图1-12 北京地铁储值卡

2017年9月20日,北京地铁机场线率先实现刷二维码进出站。乘客可通过北京轨道交通单程票互联网票务服务平台(易通行App)二维码过闸功能,使用手机刷二维码进出站。2017年12月23日起,北京轨道交通全路网实现“线上购票、车站取票”的手机购票新方式,即乘客通过北京市轨道交通单程票互联网票务服务平台——易通行手机App进行线上购票,可在全路网各车站FAM机(网络取票机)上取票。本次共投入708台FAM机,每个车站平均至少安装两台FAM机。2018年一季度实现全路网范围刷二维码进出站。

2.上海地铁

上海地铁1号线于1993年5月28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我国第3个地铁投入运营的城市。截至2018年3月,上海地铁共开通地铁线路16条(1~13号线、16号线、17号线、浦江线),磁悬浮列车线路1条,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73 km,车站395座。

上海地铁从试车调试起,开始使用纸质票证,使用日期自1993年1月至1999年3月,使用过的各种纸票数量超过200种,它真实地记录了地铁运行和发展的历史。1993年1月21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锦江乐园至徐家汇)上行线通车调试。在地铁挖掘建设的同时,上海市地铁总公司开始研制现代化的自动售检票系统。但是,在1号线试通车阶段上海并没有采用自动售检票系统,而是依然采用传统的纸质车票。直到1999年3月1日,1号线AFC系统正式启用,采用美国CUBIC公司磁卡自动售检票系统,全面采用循环使用卡型塑制磁票,由此磁卡车票替代纸质车票成为现实。这标志着中国地铁票务系统现代化帷幕的拉开,磁卡车票成了国内各城市地铁计费的主要方式。而目前正在使用的IC地铁卡车票已全面替代了早期的全涂磁地铁卡车票制式。2005年12月25日,上海地铁建立了上海新标准的自动售检票网络化系统,完成了对原来地铁1、2、3号线系统的改造,建立了4、5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设立路网清分中心,负责进行票卡发行、数据汇集处理。上海IC地铁卡车票如图1-13所示。

图1-13 上海IC地铁卡车票

2018年1月20日,中国银联联合上海地铁共同宣布,上海地铁全线开通手机刷码进出站试运营。银联用户需下载并安装“Metro大都会”App(上海轨道交通官方应用),绑定支付宝或银联账户,在标有“刷码过闸”或“本闸机支持保通卡和刷码过闸”字样的闸机上扫描二维码即可直接进出站,如图1-14所示。进出站时手机信号不好,或者绑定账户里没钱,皆可“先乘车、后付费”。开通阶段上海地铁只支持支付宝和银联支付,现在上海地铁已引入微信支付等其他支付手段。

图1-14 扫码进站

3.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是指服务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和珠江三角洲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国际地铁联盟(Co MET)的成员之一。截至2018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运营线路共14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3号线(含三号线北延段)、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3号线、14号线(含知识城支线)、21号线、APM线和广佛地铁,共设车站257座,共有换乘站31座,运营里程478km。

广州地铁1号线从1997年6月28日开始,由西朗至黄沙区间进行5站试运营。当时为观光试运营,全程票价6元,每30分钟一班。1999年6月28日,全线开通商业运营并于公园前站举行开通仪式,共历时66个月,总投资122.61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千米造价6.629亿元。从开通开始的地铁观光票到商业运营的地铁单程票,广州地铁一直使用纸质车票。1999年2月16日广州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的同时,AFC系统也投入了使用,系统提供商是美国CUBIC公司。为了满足换乘和清分的要求,2003年广州地铁2号线全线进行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的安装使用。全线16个车站共安装了进闸机170台、出闸机177台、自动售票机205台、验票机22台,整个系统由中央计算机系统控制。乘客进站时只需要刷卡便可进入;出站时,设备可以按照乘客乘坐里程自动计费。在当时此套系统的采用不仅成倍地提高了乘客通行速度,方便了市民出行,还有利于准确、及时地对客流量、销售额等数据实时地进行收集和管理。广州地铁开始使用各种储值票和羊城通等磁性车票、接触式智能芯片车票等。随后对系统进行了改造,现系统使用非接触式IC卡车票换乘。采用计程、计时票价制,车票分为地铁单程票、储值票、老年人免费票、纪念票、羊城通交通卡,如图1-15、1-16所示。

图1-15 广州地铁单程票

图1-16 广州地铁纪念票

2016年8月18日开始,广州地铁APM线成为全国第一个可以使用ApplePay、芯片卡等移动支付功能搭地铁的线路,支持云闪付、闪付付费乘车,即使用支持小额免密的银联云闪付手机或者银联闪付IC卡可以直接付费过闸。乘客入闸不必排队购票,直接在闸机刷银行卡和手机,就能进站乘车。2016年年底,移动支付覆盖地铁所有车站的部分闸机,2017年年底全部闸机支持移动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