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船只

三、船只

在桥梁尚未修建时,河上的船只都是小木船。一种用来渡河,一种用来捕鱼。80年代末引入渡船为车辆摆渡,水布垭工程开始以后,随着水位的上涨,江面上出现了专门招揽游客的客轮。目前河段最多的船只就是旅游船。货船尚未形成规模,偶尔有捕鱼的小船经过。在将来的规划中,水路货运将发挥重大作用,两岸农产品的进出将主要通过货运。水路将以货运船和旅游船为主。目前景阳镇的旅游业一是客轮的江上之旅,主要观赏河两岸的峡谷、瀑布、山岩;一是到凉快的二高山避暑,享受清新的空气和惬意的凉风。

表1-6 景阳镇主要交通工具名称一览表

路桥状况的改善是景阳地区乃至整个恩施山区的一大盛事,老一辈人从山外将食盐运进山内一个往返就是月余甚至几个月时间。清同治《建始县志》介绍关隘时谈到了当时严峻的交通状况:“景阳关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下临清江。江北山绵亘数十里,叠嶂层峦,峭壁悬绝,猿猱愁度。中有大石耸峙若门,俗名关口。出口仅一线之道,左迂右折而下,骑舆难施。自口至江滨约十五里,明季居人累木石于上以防寇贼,即今之建平关是也。”[12]现在关口已打通隧道,原址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抚今追昔,不能不说现在的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乡间参加红白喜事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交通不便时期,走亲戚常常需要过夜,办事的人家提前就要借被子借房间筹备,常常还满足不了客人的需求,不少客人只能熬夜。现在这个问题基本不存在,除了特别遥远的以外,一般当天就可借助交通工具回家。

【注释】

[1]熊启咏重纂,贺九如参校:《建始县志·风俗志》,清同治年间。

[2]熊启咏重纂,贺九如参校:《建始县志·风俗志》,清同治年间。

[3]熊启咏重纂,贺九如参校:《建始县志·食货志》,清同治年间。

[4]熊启咏重纂,贺九如参校:《建始县志·食货志》,清同治年间。

[5]熊启咏重纂,贺九如参校:《建始县志·艺文志》,清同治年间。

[6]在当地,小孩出生后亲友携礼物前往祝贺称“送祝米”。

[7]付静:《土家族婚俗中的猪脚文化》,《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8]徐开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歌谣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94页。

[9]徐开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歌谣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96页。

[10]应骥:《巴人源流及其文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3页。

[11]张良皋:《土家吊脚楼与楚建筑——论楚建筑的源与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

[12]熊启咏重纂,贺九如参校:《建始县志·方舆志》,清同治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