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体名称
身体称“体子”或“身胚”,身体好就说“体子好”,老人身体好称为“硬肘”。身材称“条子”,女性身材好叫“条子正”。去世之人称为“死人子”或“亡人”,其遗体称为“尸身”或“尸首”。
(一)五官类
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下巴等词与普通话的词形没有差别,发音略有差异。嘴唇称“嘴巴皮”,费尽口舌称“磨破了嘴皮子”。眼睑称“眼睛皮”。睫毛称“眼眨毛”。舌头称“舌条”,牙龈称“牙花子”。鼻孔称“鼻眼儿”。喜欢说人闲话为“嚼牙巴骨”,喜欢指责别人为“嘴巴多”。打耳光叫“扇两耳巴”或“铲两耳屎”。
“皮”在恩施方言里属于高频词,人体及其他动物的皮肤都叫“皮”或“皮子”,如“他这个人脸皮子薄”、“街上有人卖羊皮子”。恩施地区也将薄片状的食品叫“皮”或“皮子”,如“鸡蛋皮子”、“洋芋粉皮子”、“绿豆皮”、“米豆皮”、“包谷豆皮”等等。要是所写文章前后不一致,或者论据没有证明观点,就形容为“两张皮”。
由五官和四肢的称呼还延伸出了相应的职业称谓,当地老百姓戏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摇笔杆子的”,称教师为“磨嘴皮子的”。方位词“上头”在景阳地区常以“皮头”代替。
(二)四肢类
手掌为“手板”,脚掌为“脚板”。拳头称“锤托子”,手臂为“手膀子”或“手杆子”。腿可以统称为“腿杆子”,大腿叫“大胯”,小腿叫“臁巴肚子”,膝盖叫“磕膝包”,脚踝叫“螺丝骨”。手指叫“指姆儿”或“指尕儿”,大拇指叫“大指尕儿”,小拇指叫“小指尕儿”,指甲为“指尕儿壳”。有一首《抽中指姆》的儿歌,歌曰:“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大官吹笛子,小官打花鼓。吹的吹来鼓的鼓,下下抽到中指姆。”此歌谣记录了当地方言称“中指”为“中指姆”的情况。
(三)其他部位
头为“脑壳”,前额为“额脑壳”,脖子称“颈扛”或“格黄”,咽喉称“喉咙”,嗓子痛称为“喉咙痛”。腰为“腰杆”,腹部为“肚子”,脊背为“背心”,“肋骨”为“肋巴骨”。乳房为“妈妈儿”或“么么”,乳汁为“妈儿”或“么么”,居住在高山地区者称“么么”,另一种则为居住在低山的村民的叫法。来月经称为“身上来了”或“身上不干净”,绝经称为“身上转去了”。小孩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叫“发身”,皮肤上的毫毛称为“汗毛”,男孩刚开始长出的胡子当地不主张刮掉,依然称其为“汗毛”。
表5-1 景阳镇与人体有关的名称一览表
(四)人体名称的隐喻功能
当地的部分人体名称有一定的隐喻功能,如“头脑”代指一个人的智力状况,“耳边风”指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一把手”指单位的最高领导,“黑心烂肠”指一个人非常歹毒阴狠,“心眼小”指一个人气量不大,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也可以说成“小心眼”。以上都与普通话中的情况一致。另外还有几种在方言区特别流行的以人体名称隐喻某种含义的情况。如“磨嘴皮子”指苦口婆心地不断说话,常比喻教师职业;“打牙祭”指改善生活,恩施地区流行一种几个人合伙改善生活的方式,称为“打平伙”;“嘴巴多”指喜欢说闲话或喜欢指手画脚,对别人做的事挑刺儿。
部分人体词语还常常借用作量词,如:一巴掌肉、一鼻子灰、一肚子坏水、一脑壳糨糊、一腿泥、一手好字、一手好茶饭、一口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