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歌谣

四、歌谣

恩施各地流传的歌谣中情歌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人们在生产劳动时、参加女儿会对歌时都会唱情歌;其次是生产劳动歌,主要在劳作时,尤其是集体薅草时唱;再次是时政歌和童谣。这些歌谣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

(一)情歌

情歌数量大,种类多,按照恋爱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试探表白类、倾诉相思类、担忧怜惜类和奋勇抗争类。

(1)试探表白类。这类情歌或者是小伙子唱给心仪的姑娘听,或者是姑娘唱给看上的小伙听。有赞美对方的,如《情妹生得白又白》、《牡丹开花逗人爱》、《只爱勤快种田郎》、《这样男儿谁不爱》等等;有试探对方的,如《试姐口风试姐心》、《花开只望蜜蜂采》、《假装擦火来点烟》、《甩个石头试深浅》;有直接表白的,如《只爱三姐笑盈盈》、《郎变葛藤缠住你》、《生也缠来死也缠》等等。这类情歌不可胜数,大多感情热烈奔放,有的善用比兴手法,有的运用夸张技巧,表达心中炽热的爱意[5]

试姐口风试姐心

郎在高山打鹞鹰,

去到姐家借秤称。

一不借秤称鹞子;

二不借秤称老鹰。

试姐口风试姐心。

生也缠来死也缠

缠姐不到心不甘,

葛藤上树慢慢缠。

今生缠它五百载,

死后再缠一百年。

生也缠来死也缠。

歌谣《试姐口风试姐心》以借秤之名试探心仪的女子是否对自己有意,《生也缠来死也缠》则表达了坚定追求永不变心的信念。

(2)倾诉相思类。建立恋爱关系的男女,常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他们用歌谣表达心中缠绵的思念之情,有些时候还要瞒过父母哥嫂悄悄倾诉,如《郎在后山打一哨》所述:“郎在后山打一哨,姐在坪地把手招。娘问女儿招么子?我看太阳有好高。”再如《你我双双要成亲》表达二人不管遇到任何艰难困苦也一定要走到一起的决心。还有的诗歌表现了男主角情感的坚定和避人耳目的精彩点子,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机智。如《刮风下雪我也来》所述:“情妹坐在三层岩,刮风下雨我也来。来时把鞋倒靸起,去时鞋子怀里揣。就是神仙也难猜。”“坐”在恩施方言里是“居住”之意,从歌谣的描写来看,情妹的居住环境非常恶劣,应该是靠岩壁修建的房子。因为交通不便,所以情哥情妹想见面倾诉相思之情需要克服多重困难。困难越多,感情也就越浓烈,最终期盼的就是能走到一起,求个夫妻团圆。《夫妻团圆万万年》这首诗表达了能走到一起的无比喜悦之情。诗歌写道:“一对喜鹊飞上天,两只凤凰后面跟。凤凰叫得花开果,喜鹊叫得果团圆。夫妻团圆万万年。”

(3)担忧怜惜类。任何建立情感的男女,都希望能长相厮守,害怕分离。担心分离之时有其他人乘虚而入,也担忧出门在外的人遇到难处或遭遇困苦。由此,产生了不少表达担忧怜惜之情的诗歌。如《情哥做的苦生意》所述:“情妹坐在磨刀溪,相交一个背盐的。隔河听见打杵响,妹在房中叹冷气。情哥做的苦生意。”在恩施山区相当长的时间内,盐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都是靠人力一步一步从外面背回来的。山高路陡,天气阴晴不定,背盐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批人被称为“背脚的”或“脚夫”,中途休息时就靠把货物撑在打杵上来减轻背上的重负,行走时可以把打杵当拐杖。他们是一群完全靠力气吃饭的人,需要体力、脚力、毅力才能完成这种艰苦的力气活。他们的家人自然非常担忧其安危,相应的歌谣也应运而生。还有一部分是担心对方变心的,如《月亮出来一盏灯》所说:“月亮出来一盏灯,郎走夜路姐担心。一来担心路程远;二来担心一个人;三怕山中出老虎;四怕平地出妖精。”有提醒对方的,如《油桐开花遍山白》向对方表明:“好好开花好好谢,伤情破义做不得。”也有遭遇拒绝后的坦然洒脱,小伙子唱的如《姐不恋郎郎不愁》:“姐不恋郎郎不愁,处处花园任郎游。东边不亮西边亮,何愁山上没斑鸠?”姑娘唱的有《说绝情来就绝情》:“说绝情来就绝情,你不受吓我不惊。姐儿还是花一朵,不愁明天嫁不出门。照样有蜂采花芯。”这些诗歌表现了山区儿女既注重情感又不胡搅蛮缠的洒脱态度,他们对待错误的恋情也从不拖泥带水。

还有一部分是伤离别的,如《只怕一天难挨黑》:“今天与郎要分别,心里硬是舍不得。虽然不是三五载,只怕一天难挨黑。”分别时郑重嘱咐不可变心,如《送郎送到海椒林》、《送郎送到西瓜林》,借海椒、西瓜等物对外出的“郎”一再嘱咐。两首诗分别唱道:“送郎送到海椒林,对着情郎诉衷情。要学海椒红到底,莫学花椒黑良心。”“送郎送到西瓜林,摘个西瓜郎尝新。叫郎吃心莫吃皮,叫郎丢皮莫丢心。”诗歌即兴而发,睹物思人,借景抒情,一再表明情妹的担忧之情。

(4)奋勇抗争类。青年男女的恋爱有时难免遭到家人的反对或统治者的破坏,部分情歌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表达了奋勇抗争誓死捍卫爱情的决心。如《你我双双要成亲》、《生要恋来死也恋》、《衙门链子九尺九》、《不怕老爷动王法》等等。在《衙门链子九尺九》中女子深情表白:“哪怕官家王法大,出了衙门手牵手。生生死死永不丢。”《不怕老爷动王法》更是表达了誓死捍卫爱情的决心:“刀子架在颈子上,死也不丢小冤家。”这种表达海誓山盟的诗歌坚定有力,展现了山寨儿女朴实执着的一面。以《一脚踢毁铁门槛》为例:

郎有意来妹有心,

哪怕爹娘打断筋。

打断骨头它会好,

打断脚筋它会生。

天上星子单打单,

妹要跟哥不怕难。

一脚踢毁铁门槛,

伸手扯断铁栏杆。

此类以生命盟誓的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守,也是对破坏情感的家人和统治者的奋勇抗争,体现了情感的炽热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二)生产劳动歌

恩施山区生活的各民族是勤劳善良的,生产劳动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这些生产劳动歌有针对具体行业的,如船工号子、石工号子、背佬歌等;有针对具体事情的,如薅草锣鼓歌、打鱼歌、伐木歌等等。歌谣中有传授劳动经验的,有感叹劳动艰苦的,还有指责地主吝啬残酷的,另有感叹妇女地位低下、生活艰辛的。

(1)感叹长工的艰辛劳动。历代封建王朝,底层劳动者都是最辛苦的,帮人做活的长工在体能上的艰辛付出以及精神上所受的折磨更是难以想象的。少部分歌谣描述了长工的艰难生活。如《帮人长工真造孽》所记载的情况:

帮人长工真造孽,工夫一天做到黑。

老板吃的大米饭,长工吃的荞和麦。

帮人长工真造孽,每日朝朝做到黑。

背脊晒得像煤炭,汗水流得要瓢接。

帮人长工几伤心,起床只等鸡开声。

早晨上坡天不亮,晚上做工要点灯。

帮人长工最受苦,三顿饭菜都不足。

吃饭吃的两样菜,没得盐来没得油。

讲起长工心就伤,衣无领来裤无裆。

寒冬腊月霜雪大,浑身冻得像筛糠。

帮了老板两三年,没见老板的家仙[6]

饭是送到坡上吃,铺是打在牛栏边。

造孽汉子帮长年,一年只得三串钱。

腊月三十把账算,眼泪汪汪掉胸前。

老板出门或上街,吩咐长工把轿抬。

活人当做牲口用,口口声声骂奴才。

长工把轿抬起走,浑身汗水跟背流;

老板坐轿凉悠悠,长工何时才出头。

这类倾诉地主的欺压、感叹长工劳作之苦的歌谣很多,如《农民苦》、《十二月》、《最苦莫过种田家》等等。传授劳动经验的主要是薅草锣鼓歌,如《勤种勤管才有收》、《秋薅三道出好谷》、《轻轻薅草铲脱皮》、《五黄六月把草薅》、《认出稗子扯出来》等等。前文已作介绍,此不赘述。

(2)记述生活状况。如感叹生活的艰辛,劝人勤劳孝顺,倾诉穷苦男子无钱娶妻的烦恼等等。如《穷就穷在没田土》、《挖蕨歌》、《人生在世慢慢磨》、《有女莫嫁赌钱人》、《勤巴苦做有收成》、《我劝哥哥要忠孝》、《单身汉子好可怜》、《单身汉儿睡破床》。这些诗歌集中反映了土家山寨生存生活的不易以及他们为改变生活现状奋力劳作的坚韧精神。

(三)时政歌

时政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尤以红军歌为最。主要有以下三类:

(1)歌颂红军。这类歌谣中有大量歌颂贺龙领导人民闹革命的歌谣,如《扛起杆子跟贺龙》、《送郎当红军》、《穷人跟着贺胡子走》等,其中一首写道:“贺龙星夜打进城,烧了县府老衙门。杀了一个卢县长,救出几多穷苦人。”

(2)反映大炼钢铁时期的生活。如《山里架起炼铁炉》:“山上烧炭光秃秃,炉中钢铁炼不出。一块毛铁城里卖,买个砂罐煨萝卜。”还有反映知青下乡的《城里娃娃下乡来》。公社时期的民谣沿袭了讽刺风格,如《你来我也来》所述:“你来我也来,男打扑克女做鞋。你走我也走,公分都是七八九。”反映了人们没有生产积极性,完全靠混过日子的心态。还有对不能公平分配的愤怒,如:“老老实实的干八分;奸奸猾猾的混八分;横行霸道的争八分。”另有揭露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下基层》:“四个轮子转,隔着玻璃看;看完吃顿饭,回来一块半。”“一块半”指当时的下乡补助费。指责贪官污吏的《贪官多了害死人》:“天上云多月不明,地上石多路不平。屋里鼠多不安宁,贪官多了害死人。”

(3)反映生活变迁及观念变化。以往大家庭一起住,包产到户以后逐渐以小家庭为主,有部分歌谣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如《养儿歌》所记:“旧社会养儿怕当兵,新社会养儿怕成亲。接个媳妇吓一跳,彩电冰箱憋到要。分家分到鸡子叫,一户人家两口灶,两个老的没人要。”这些歌谣体现出了农村越来越严重的婚姻成本问题和养老问题。

(四)仪式歌

婚丧嫁娶、修屋建宇时所说唱的歌谣,主要有哭嫁歌、建房歌、丧鼓歌、喜庆歌等,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歌词可以即兴创作,也可以沿用老一辈人传下来的。除哭嫁歌以唱的方式表现以外,其他歌谣多以说的方式体现。哭嫁歌前文已做介绍,此不赘述。其余各举一例加以说明。建房歌一般以四言八句的形式将一些吉利话在特殊的环节说出来。如建房时选址、挑梁树等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尤其是跟梁有关的歌谣十分丰富。包括《赞梁》、《开梁口》、《包梁》、《搭梁》、《缠梁》、《上梁》、《点梁》、《抛梁粑》等等。

开梁口

斧头凿子拿在手,我给主东开梁口。

说开梁口先开东,主东有福百事通。

富贵荣华享不尽,稳坐宝地如龙宫。

开了东来又开西,主东万事都如意。

华堂今日落成后,富贵好似上云梯。

其他相关歌谣也是充满溢美之词,体现工匠的高超技艺及对主人家的美好祝愿。

丧鼓歌主要有《劝孝家》、《赞亡人》、《送亡人》等,这些歌谣新世纪已很少再唱。新世纪在农村主要请道士先生做道场,由道士主持丧葬礼仪。城镇采用火葬形式,在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有的孝家会请负责丧葬的歌舞班子坐夜助兴,但他们所唱的内容五花八门,已不再是传统的丧鼓歌。

喜庆歌主要是婚宴、寿宴的某些环节所说的吉利话。如为新婚夫妇铺床者所唱:“铺床铺床,金银满堂。得个学生进学堂,拿笔算账写文章;得个千金绣牡丹,方圆团转都喜欢。龙帐凤被铺齐整,夫妻合欢万万年。”

(五)儿歌

恩施地区的儿歌大多简短易懂,符合小儿心智特点,还有极强的地方特色,善用地方风物。歌谣常以身边事物入歌,方便儿童认知身边事物。一类是与全国各地儿歌有相似之处的歌谣,如《虫虫飞飞》、《排排坐》、《小宝宝睡觉觉》等,内容与其他地方稍有差异,但大致相似。如《虫虫飞飞》:“虫虫飞飞,飞到家家(指外公外婆)屋里去。家家不撵狗,把虫虫咬一口;家家不倒茶,虫虫满屋爬;家家不杀鸡,虫虫飞回去。”以地方事物作为歌谣主题的有许多,如《推磨》、《打豆腐》、《看龙船》,教小孩道理的《跟我学》,利用顶真方式一问一答训练小孩记忆力和想象力的《红鸡公》等。以《推磨》为题的儿歌有许多种,其中一种歌词为:

推磨,嘎磨,

推的粑粑细不过,

蒸起粑粑甜不过。

来哒个好吃的老婆婆,

一顿吃哒几十个。

吃多哒,把痢屙,

请先生,抓药药;

请端公,吹角角;

请道士,敲锣锣。

叮叮咚咚抬上坡,

别人问是哪一个?

是个好吃的老婆婆。

磨子是恩施山区的必备生活用品,用大块厚实的石头凿成,有大磨和小磨之分。大磨主要用于磨包谷粉,小磨主要用来推合渣,也可推洋芋粉。大磨沉重,一般需要两个人同时推才便于操作,小磨稍轻一些,可以一人操作。歌谣中“细不过”、“甜不过”是恩施方言的一种语法形式,意思是“非常细”、“非常甜”。“先生”指“医生”,端公、道士是当地丧仪中的重要角色。一首普通的儿歌融入了当地不少的风俗人情和语言表述特点,使小孩从歌词中了解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明白不可贪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