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宽高

一、长宽高

(一)长度

(1)摆。双手平行伸展开为一摆。日常说的一摆长一般指普通身高的成年男性双手伸开的距离。

(2)搾。手张开,拇指与中指间的最远距离。

(3)步。双脚交替向前时脚与脚之间的间距。

(4)抱。一人伸开两臂环抱的长度。

“步”、“抱”同“摆”、“搾”一样,一般也以成年男性的手掌为基准。

(5)丈、尺、寸。这三种计量方式在产生之初与人体有关,现已变成专门的长度表达,并有相应的计量工具。

另外还有借助器物的表达方式,如“扁担长的一根藤子”、“筷子长的曲长(蚯蚓)”。

(二)宽

宽度表达可以采用准确计量方式,如“三尺宽”、“一寸宽”,也可以用约数形式表示,如“巴掌宽”、“中指宽”。宽度表达与厚度表达密切相关,如形容猪肥,可以说“三指厚的膘”。“指”表示手指,还可以用来表达宽度,如“割三指宽的一条肉”。另外是借助器物表达宽度或厚度,如“门板宽的一个缺口”、“锄把粗的一条蛇”、“水桶粗的腰”等。

(三)高

对高度的表述若要准确表达就用几米几尺,日常生活中除了裁缝、木匠等需要准确计量高度以外,普通百姓常用的都是约数。通常借助常见的参照物来表示,一是以人体自身来估算,如“一人高”,此处的“人”,特指一般高度的成年男人,大约相当于古代所说的“堂堂七尺男儿”的高度,只是估算,并非准确测量。也可以指着眼前某个具体的人作参照,说跟谁差不多高,或比某某高一脑壳。若以小孩作参照,则必定在前面加限定词,如“还没得三岁的细娃儿高”或者“有七八岁的娃儿高”。二是以物作参照,如“两层楼高”、“桌子高”,另外以丈、尺等计量单位表示。如“洪水冲起几丈高”,概数表达常用“几多高”、“好高”言其高,用“几多矮”、“好矮”代表矮。

有时也用厚度来表达高度,如“雪下了几尺厚”。

(四)面积

面积的表述主要涉及田地,传统的面积表述常以土地产粮食的约数来表示,如“城内学宫前共田大小十六丘,每年租谷六石六斗”(《建始县志·方舆志》)。“石”、“斗”、“升”这些传统的计量器具常用来表示土地面积。土改时期对土地面积的划分不再采用这种形式,全部用“亩”、“分”来表示。相应的计量工具也逐渐稀少,目前景阳镇除了少数人家还有升子(方形木制容器,长宽高各约20厘米)外,其他传统的计量容器已不复存在。称重的工具大部分家庭都有,一般为杆秤,跟现在流行的公平秤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