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态
2025年09月26日
四、时态
对于现在、过去和将来的表述与共同语略有差异。“现在”常用“刚才”或“这歇”、“这哈”表示,“过去”的模糊表述为“那年子”,“将来”常用“二回”或“二天”表示。相对而言,“二回”表示较近的“将来”,与“以后”近似,如“二回不要和同学打架哒”,“二天”表示的时间较远,如“莫看他现在读书没你读得好,二天说不定比你有出息”。
除了以上本身具有时间属性的词语对时间的表述外,恩施方言中也存在代体时间表达形式。代体时间指“本身不具有时间属性的词通过某种媒介而具有指称时间的功能”[2],如节日、时辰、年岁或某些与时间相关的事件。在恩施方言里,较有代表性的代体时间表达有“过社”、“清明”、“端阳”、“月半”、“中秋”等节日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如:
①去年挂青的时节他回了趟老家。
②要过端阳了,去摘艾蒿插在门上。
③年年过月半都要去接姑娘回来玩几天。
以上3例画线的位置都是代表时间表达形式,例①指清明节时期,例②指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例③指农历七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