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作物
农作物的选择根据气候和田地的不同略有差别,高山主要种包谷、洋芋,低山还种植稻谷。这些庄稼的种植季节各不相同,按照不同的农历时节做不同的农活,种植和收获的时间高山和低山一般相差半月到一月。清明前后是多数农作物的种植时期,错过以后就要等待来年,对农民而言,误了春是影响生活的大事,因此,千万不能错过种植季节。如果遇上风灾或水旱灾害导致农作物被毁,也需在灾害性天气结束后补种其他尚能成熟的庄稼。当地农谚云:“芒种芒种,样样要种。”以下按低山的栽种季节介绍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一)主食类
1.稻谷
稻谷有黏谷和糯谷两种,以黏谷居多。稻谷是低山有水田的地方种植的主食,一般农历三月育种,五月栽秧,七月收割。景阳地区由于气候原因,一年只能收获一季稻谷。所需水源分溪水引流和抽河水灌溉两种。当地没有抽水的水车,采用较原始的灌溉方式。从育种到收割全部采用人工作业,没有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设备。栽秧时以阴雨天为佳,收获时则以大晴天为上。因为稻田不多,每家每户分到的田地有限,所产稻谷一般为自家食用,还要加上山地所产的粮食才能满足人畜的供给。水布垭工程蓄水以后,老镇的部分稻田被淹,失去稻田的农户依靠购买粮食生活。新镇曾经是当地稻谷的主要产地,已划拨部分农田用于新镇建设,稻田的数量有所减少,但由于种植技术的增高,加上良种的推广,产量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2.包谷
包谷是整个恩施山区的主粮。一般三月下种,八月成熟。包谷有多个名称,“山陕曰玉高粱,关东曰棒子米,苏松曰玉米,春种夏秋熟”。景阳地区种植包谷常将黄豆穿插着一起种,即一行包谷一行黄豆,有效使用耕地。包谷出苗10厘米左右后就要薅第一道草并施肥,到最后成熟总共要薅草三次。嫩包谷成熟后农家会略砍一些包谷棒子尝新。包谷棒子当地叫“包谷坨”,撕去外壳煮熟食用或在火上烤熟,既甜又香;包谷梗用来喂牛羊等牲畜。除了专门卖嫩包谷的农户以外,吃嫩包谷都仅限于尝新,其他的包谷还是要留到成熟后晒干脱粒作主粮。饿过肚子的老一辈甚至舍不得尝新,生怕遇到荒年缺少口粮。靠近集镇的农户会上街卖嫩包谷赚点零花钱。包谷生长过程中,“杆顶先吐白花,曰天花;腰间结实处先吐白须,实渐长须渐红,实成须黑而落。一杆三五实或一二实,甚且不结实,而不结实之杆味甜可食”[1]。每到包谷收获季节,孩子们常于田间寻找未结包谷坨的甜杆。甜杆味道类似于甘蔗,但甜度赶不上甘蔗。包谷子颜色有黄、白、紫、黑之分,有的包谷有多种颜色,称“花包谷”。
包谷的田间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薅草,薅得是否及时,是否到位,次数是否合理都是保证产量的关键。“包谷栽种必成行列,然初种多丛生,必薅至再三始成行列也。”薅草一般集体作业,几家人合在一起一家一家轮流,直到每家都薅完为止。传统薅草场面盛大,擂锣鼓,唱薅草歌。薅草锣鼓将在后文专门介绍。
3.洋芋
一般为农历冬月种,当地称“窖/kɑʊ/洋芋”。下种前先耕田,在松软的土地上挖出整整齐齐一行一行的小窝子,每窝间隔10厘米左右,选芽眼多的小洋芋放在窝子里,一窝1~2个,再覆盖枯包谷梗子,然后壅土掩盖。待来年开春后,洋芋开始发芽,芽长10厘米许施肥,中途要常常拔草。拔草无需专门进行,打猪草时顺便就拔了草,也让猪有了吃食。长长的洋芋藤子也可以直接割下剁碎作为猪草用。洋芋成熟后一般要留在地里直至七八月份才能长实,挖得太早水分过多也不耐储存。暑假常常是收获洋芋的最佳季节,放假的孩子也参与其中。挖洋芋的关键是不可挖破,要注意挖的部位和深度,有经验的农民每下一锄,轻轻一掀,一窝洋芋大部分就暴露在外,跟在身后的孩子们就将其捡进花篮中,积累到一定的量,就让大人背回家。挖洋芋通常由三人合作效率最高,即一人挖,一人捡,一人专门负责往家中运送。
洋芋是恩施山区的主粮之一,一年四季都吃,每家每户储存的量都要等到第二年新洋芋成熟,新洋芋一出,陈货就用来喂猪。用洋芋做的主食和菜品丰富多样,第一章已提及,不赘述。
4.红苕
红苕的种植分两个阶段进行,前期育种出秧,育种时间为二月。待四五月间秧长20厘米许后剪秧栽种,中间需翻苕藤一次。苕藤是喂猪的好材料,比洋芋藤喂养效果好,也比打猪草方便。红苕八月成熟,高山有“八月十五开苕门”之说。因红苕不耐储存,所以种植量远远低于洋芋,成熟后多放于苕窖(为储存红薯挖的地窖)中。新修的房屋多半没有地窖,挖出的红苕常加工成副食,即切片焯水晾干制成苕干。苕干可以直接食用,也可油炸食用。余下的红薯就堆放于墙角,可以煮食,也可以作为喂猪的材料之一。
5.麦子
八九月种植,次年四五月收获。一般只种够一个家庭换面条的量,因为南方不以面食为主食,而且麦子的品质也赶不上北方,只会少量种植。现在很多家庭甚至不再种植小麦,改为购买北方挂面或者面粉。由于原料日渐减少,当地的面粉加工厂由乡村逐渐整合到城镇。
6.蕨根
这是县志记载过的可以像洋芋一样当做主食的淀粉类食物,当地的传说故事中还有不少关于蕨粉蕨根的故事,饥荒年月,蕨根让很多人得以活命。但目前生活条件改善,景阳镇已多年不种蕨根,野外尚能见到。
7.油菜
八月下种,次年四月收获。油菜只用来榨油,农村的食用油以猪油为主,菜油为辅。由于山区不便于大规模机械作业,油菜也只是少量种植,满足家庭的需求量即可。
另外少量种植的有荞麦、高粱等。因产量低,景阳镇除少数农户还种植荞麦外,高粱已日渐稀少。以前农家所用扫帚多用高粱梗扎成,现在主要由棕榈树的棕衣制成,另外有竹制扫帚。
(二)蔬菜类
景阳镇的蔬菜种类还是很丰富的,叶类蔬菜包括白菜、扯根菜(菠菜)、包包菜(卷心菜)、窝麻菜(形似莴笋)、包白菜、瓢儿菜、芫荽等;根茎类蔬菜包括红菜苔、萝卜、胡萝卜、红苕、洋葱、大蒜、藠头、魔芋、洋芋、莲藕等;豆类包括四季豆、小豌豆、大豌豆、洋金豆、豇豆等;辣椒有朝天椒、菜椒、普通辣广椒等;瓜类有南瓜、冬瓜、苦瓜、笋瓜、佛手瓜等;菌类有茶树菌、蘑菇、枞树菌、竹菌等,另外还有韭菜、茄子、番茄等蔬菜。县志中记载的蔬菜种类有33种。作为恩施特产的蕨菜在景阳地区并不盛行。洋芋在当地既是主食又是菜肴的一种。这些蔬菜除了住在乡镇附近的少量农户种来出售外,其余都是自给自足。
这些蔬菜中萝卜和白菜的食用期最长,整个冬天到次年三月均可食用,不仅人当菜吃,同时也是猪食的材料之一。萝卜的种植时间是立秋到处暑,自农历十月到次年正月底萝卜都是餐桌上的佳肴,尤其是腊月肉食多的时候。过了正月萝卜泡心失去了水分,口感不佳,主要作喂猪之用。当地还有一段关于萝卜的笑话,说一群干部下乡视察,随机走进一户农家,见刚拔的萝卜新鲜诱人,就想生吃萝卜解渴。有人拎起一个萝卜削皮,因削得太厚,随行一同事笑话他过于浪费。农户家的小姑娘忙解围说:“没事没事,反正是喂猪的。”白菜随时都可以种植,只要哪块地收获以后暂时闲置,都可以撒下白菜籽,便于家中一直有白菜吃,冬天种的主要是包白菜,这种菜抗冻效果比普通白菜要好一些。所以,一到冬天,高山的菜地里能见到的就只是萝卜和包白菜了,其余蔬菜多已冻死。
在所种蔬菜品种之中,曾经“惟百合鲜藕以及包白菜最为佳品,其余菜蔬不过聊供缺乏而已”。现在的情况是,辣椒、白菜、萝卜种植最多,百合已无人种植,包白菜主要用来做酸菜,早已失去“佳品”地位。
当地包谷、洋芋、红苕、南瓜、萝卜等食材凡是人吃不完的都会作为喂猪的材料。包谷粉每次都会加少量到猪食中,以给猪加强营养并改善口感。刚断奶的小猪是不喂猪草的,用包谷粉、洋芋、合渣等作食材熬煮后喂;年猪在宰杀前两月也会多加包谷等粮食喂养以增加肥膘。
表2-2 当地菜名与普通话名称差异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