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辞格的巧妙运用

二、多种辞格的巧妙运用

修辞手段的运用广泛出现在方言创作中,尤以诗歌和谚语中的使用最普遍,往往是多种修辞手段同时运用,辞格的连用、兼用和套用都有所呈现。

(一)夸张

以歌谣,尤其是情歌中最常见。如《想郎想得凄惨惨》“想郎想得凄惨惨,三层板壁都望穿。绣花枕头能洗澡,床头泪水能划船。”再如《相思》:“桃子没有李子圆,郎口没有姐口甜。前年六月亲个嘴,今年六月还在甜,新旧甜了两三年。”两首诗或以极度的夸张描写相思之情,或以夸张手段述说双方情感的深厚和对情人的珍视之情。

(二)回环

此种辞格只在诗歌中体现,如《高山顶上一树桃》:“高山顶上一树桃,桃树下面搭木桥。郎走三步溜溜闪,姐走一步闪溜溜,闪断桥儿情不丢。”再如《相思病儿生得怪》:“相思病儿生得怪,郎害相思姐也害。郎害相思歪歪倒,姐害相思倒倒歪,前生欠的相思债?”前者以“溜溜闪”和“闪溜溜”相对形成回环,后者以“歪歪倒”和“倒倒歪”相对形成回环。两首诗都展现了热恋男女之间情感的坚定及一刻都不愿与对方分开的心情。

(三)反复

词语直接反复和词语间隔反复都有。如一首五句子情歌所唱:“一见一见观世音,有点有点动人心。心想心想挨拢你,如何如何拢得身?差点差点想成病。”以及:“逗逗打,打打逗,逗逗打打上了钩。情义只为逗打起,逗逗打打舍不得丢,难舍难分心肝肉。”通过不断反复表现情感的发展过程,体现主人公的忐忑之情和对情人的深深思念。

(四)双关

《筛子关门眼睛多》:“放下打杵把茶喝,情妹悄悄瞟着我。我想过去挨她坐,她想过来挨着我。筛子关门眼睛多。”此诗中“筛子关门眼睛多”一语双关,一为字面意义,筛子有许多细密的小眼儿;二为隐含语义,指关注这对情哥情妹的眼睛太多。前文所引笑话《喝醉了不像人》亦是如此,既指猴子喝醉了不像人,也指县官喝醉了不像人,将县官比作猴子。

(五)比喻

比喻是诗歌和故事、笑话等艺术形式都大量运用的修辞手段,比喻的各种类型都有所体现。仍以诗歌中的比喻为例。

(1)明喻。诗歌常常以鸳鸯、凤凰或秤砣秤杆、钥匙与锁来比喻恋爱中的的男女。如《好似鸳鸯戏水流》:“太阳出来像火球,哥像灯草妹像油。灯草扯油油扯火,哥妹同心不回头。好似鸳鸯戏水流。”该诗连用几次明喻,将情歌情妹的关系比喻为灯草与油的关系,像鸳鸯一样永不分开。《秤杆离不开铁秤砣》:“悄悄话儿悄悄说,说得月亮梭下坡。说得哥哥舍不得妹,说得妹妹舍不得哥。秤杆离不开铁秤砣。”《钥匙不到不开锁》:“小情哥呀小情哥,你是钥匙我是锁。三年不来不开门,五年不到紧到拖。钥匙不到不开锁。”几首诗均以打比方的方式表现了对爱情的忠贞坚守。

(2)起兴。情诗常常以桐子、板栗、石榴等起兴,常以“桐子开花一口钟”、“板栗开花一条线”、“石榴开花叶叶翠”等起兴作诗,如《桐子开花一口钟》所唱:“桐子开花一口钟,二人说话莫露风。燕子衔泥一口紧,蚕子吐丝在肚中。”用来起兴的事物或借用来构成和谐的韵脚,或用来喻示一定的情感。前文所提到的哭嫁歌中陪十姊妹时有用“石榴开花叶叶翠”起兴的情形,如“石榴开花叶叶翠,今晚陪个十姊妹。十姊十妹当堂坐,听我唱个开台歌。”其中首句起兴的目的是用“翠”与“妹”押韵,以求韵脚和谐。而“桐子开花一口钟”既是为了与后文“二人说话莫露风”押韵,也是用“钟”来隐喻密不透风,因为钟如果盖在地上就没有缝隙,以此比喻悄悄话只能为两人所知。

(3)隐喻。前文提到的《下乡》一诗,“四个轮子转”指下乡方式,暗指不接近群众;“隔着玻璃看”喻指工作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鸭子式浮在上面不切实际的工作作风做出了善意的嘲讽。老百姓对人浮于事的现象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尤其是一些不作为走形式的干部更让人反感。

(六)数字入诗

这种修辞方式相对少见,以其中两首为例加以说明,如《高山顶上一蔸茶》所言:“高山顶上一蔸茶,年年摘来年年发。头茶摘哒斤四两,二茶摘哒八两八。斤四两,八两八,把给幺女儿当陪嫁。”

再看《好歌唱来好歌还》的唱词:“好歌唱来好歌还,还你青布与毛蓝。还你青布二尺二,还你毛蓝三尺三。二尺二,三尺三,还你儿子做高官。”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数字在这些诗歌中记录了数量,同时是韵脚用字,是诗歌韵律以及计数的共同需求促使了相应诗歌的生成。诗歌运用数字,且借助常见事物,于平淡中见神奇,体现了老百姓的创作智慧。

(七)擅用歇后语

一些方言创作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歇后语,以《分板凳》的片段为例加以说明。该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怕老婆的人死爱面子的事情。虽然女性普遍社会地位低下,但生活中也不乏在家中说一不二的主妇,这则故事正好选择了其中一个典型,刻画了凶悍的妻子李氏和她怕老婆的丈夫王三的形象。王三怕老婆远近闻名,大伙心知肚明,但王三自己很要面子,总想在乡邻面前摆出大丈夫形象。下述片段通过歇后语展示了王三打肿脸充胖子的情形。

…… ……

王三听了这番话,想起堂客李氏的恶相,心里吓得发抖,又不好意思讲自己怕堂客,也就跛子站在田坎上——假装正人地说:“你张四不要吹得,我堂客对我硬是好里挑出来的。哼,人说男人怕堂客,我的堂客不怕我!”

…… ……

王三本想在张四面前说点堂客的拐话,见张四是湖南的麻花——反铰到听了,也就饿汉喝气鼓肚子——装正经说:“不信?你几时去看看!”

这个故事三次运用到歇后语。歇后语相当于猜谜,前半段相当于谜面,后半段相当于谜底,谜面总离不开方言地区常见的事物。比如前面歇后语中的田坎、麻花,都是老百姓日常所见之物。歇后语往往最能体现方言特点,比如“豆腐掉到灰里头——吹也吹不得,拍也拍不得”,“巷子里赶猪——直来直去”等等,均来源于生活事实,并充满了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