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午

三、端午

又称“过端阳”。整个五月,从五月初五开始,逢五过端阳,分头端阳、二端阳、三端阳,共三次。五月被民间视为恶月,需要驱邪排毒,防止五毒入侵。端午节期间人们习惯在门上插艾蒿,并采集一些艾蒿晒干备用。艾蒿是可以当药用的,据《中药大辞典》记载,艾蒿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功效。现代医学理疗科所用的艾炙,其材料就取自艾蒿。不仅南方民族插艾,北方不少民族也有此习俗,如东北地区也有在门上插艾的习俗。因为艾蒿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其香味可以驱除蚊蝇,对居住环境有消毒作用[3]。在七八月间夜蚊子肆虐之时,人们常割路边蒿草,点燃后熏走蚊虫。南方各少数民族端阳节除了插艾以外,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赛龙舟、吃粽子。但景阳人并没有这两项习俗,随着节庆食物的全民化,景阳镇也开始包粽子、吃粽子。

当地还有一种端午节时期成熟的野果,生长在藤状植物上,在端阳期间成熟,就叫“端阳泡儿”,形状与草莓有几分近似,成熟后呈绯红色,味甜,略带酸味。在物资匮乏时期,山间的野果像端阳泡儿、桑葚、牛奶奶(当地的一种长圆形水果,状若牛的乳头)等都是孩子们难得的美味,除了上述野果以外,还有地枇杷、刺泡儿、嫩茅草根、野荔枝、刺苔等也是孩子们喜欢寻找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