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仿亲称谓

四、仿亲称谓

乡村社会就是一个熟人社会,村民之间相互见面总能转弯抹角找到一点亲戚关系并以亲属称谓相互称呼,实在找不出亲戚关系的就以年龄来拟定仿亲属称谓。

村民从小就被长辈教导要“喊人”,即以某种亲属称谓称呼乡间的亲戚和非亲戚。如果靠读书考学走出乡村的人回到农村不以亲属称谓称呼认识的村民,则会被认为缺少教养,乡民会说:“某某好大样,眼睛长到额脑壳上哒。”“大样”是轻狂、瞧不起人、自视过高之意。在乡间公路跑短途客运的司机每遇到一个熟人都会踩一脚刹车聊上两句才出发,既是乡村礼仪,也是稳住客源的方式。

乡间的仿亲称谓主要以年龄来划分,一般涉及三代,即对祖辈、父辈和平辈的称呼。对祖辈,若跟父亲这边找得出某种渊源,就仿照对祖父祖母的面称,叫“爹爹/tiA55tiA55/”、“婆婆”,通常在前面加排行或姓氏,如“大婆婆”、“李家婆婆”等;若跟母亲这边能寻出某种亲戚关系,则仿拟对外祖父母的称呼,添排行于前叫“家家/kA55kA55/”。

对父辈,若跟父亲这方有某种联系或者跟父亲是一个村子的人就拟父亲的兄弟姊妹的称呼,其配偶也一样,若跟母亲这方有某种亲缘或跟母亲是一个村子的就按照母亲的兄弟姊妹来对待,并给以相应的称呼。

对平辈,大者叫“×哥”、“×姐”,通常省去姓氏,如“来福哥”、“英英姐”,小者呼其名,对方呼自己为“×哥”或“×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