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2025年09月26日
结 语
方言在民俗中生存,民俗通过方言得以传承扩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方言自身也是一种民俗存在。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方言和民俗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虽然弱势方言向强势方言靠拢是大势所趋,但方言和民俗的内在价值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得到延续。
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恩施地区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本来有土家语和苗语等民族语言。从清朝中叶改土归流推行汉文化开始,民族语言的地位就逐渐削弱,先从上层开始学习汉语文,后推广至普通老百姓。到清末,除了来凤县少数村镇还以土家语交流以外,其余地区全部转用汉语,使用的是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因为使用官话的历史长,加上移民人口所占比例大,景阳镇所用的方言很难再找到土家语底层的痕迹。
本书意在通过对一个乡镇方言与民俗变化情况的记录,反映社会变革、经济变革及观念变化对语言与民俗的巨大影响。景阳镇属于多民族杂居的小乡镇,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近50年经济变革过程中,产生了沧桑巨变,民风民俗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村民的衣食住行、生产劳作、婚丧嫁娶、娱乐庆典等等或快或慢或多或少都在发生变化,而且物质生产民俗与语言民俗各自的变化不尽相同,进程也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