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明

二、清明

清明节在全国各地都是祭祖的节日之一,有的地方还有吃寒食的传统,但景阳镇清明并没有吃寒食的习惯,因此也就没有寒食节的叫法。节日当天,挂清明灯、祭奠亲人、回乡扫墓等习俗跟其他各族人民都是一致的。父或母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无论离家多远都应赶回家挂清明灯。以后若路途遥远可以酌情处理,以其他方式祭拜,如到野外向着家的方向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吃饭时叫亡灵等。

以往清明灯主要是自己制作,现在多为购买。每到清明节前一周左右,卖鞭炮的小店就开始附带卖清明灯。这些灯有纯白纸制作的,也有用塑料纸或锡箔纸制作的,有些还杂以各种花色,五颜六色都有。清明灯制作者大多把清明灯扎成折叠式的,便于携带,另外加一根竹条或小木棍便于悬挂。每到清明时节,山间新旧坟墓上一律挂满了花花绿绿的清明灯,坟前还有烧过的纸灰和放过鞭炮的纸屑。这一场景表明亲人回乡祭奠过,对亡人寄托过心中的哀思。

清明节在当地是许多农活开始的一个标志性节气,比如包谷下种还有其他一些农作物的种植,都以清明节为分界线,如农谚所云“惊蛰早,清明迟,春分插秧正适时”以及“过了清明节,田里地里忙不撤”等。清明也是判断季节变化的分水岭,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和“过了清明节,一天一天热”。清明时的天气对农业收成也有一定的预示性,如“清明前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哒举”。但是清明节当天却以晴天为佳,老话有“清明要晴,谷雨要淋”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