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风土人情,展现社会变迁
2025年09月26日
四、体现风土人情,展现社会变迁
一是在方言创作中体现婚丧嫁娶礼仪、住房修建习俗。如前文不同章节所提到的内容,包括本章提及的《打扬尘》、《赞梁》、《开梁口》、《包梁》等,都是当地风俗人情的反映。这些内容在前文均有探讨,此不赘述。
二是故事或歌谣多以劳动人民为主人公,在许多故事中,种田人总是获得了胜利。如选女婿之类的故事,其中一个谈到秀才、裁缝、种田人都向同一个美丽的少女求婚,少女最终选择了这个善于种田的庄稼人。在姑娘看来,种田才是生存的根本,离开了农民,秀才和裁缝都无法生存。这些故事展现了劳动人民吃苦耐劳、扎根土地的深厚情感,也表现了农耕社会所形成的农业文明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影响。
三是展现社会变迁。前文提到的《养儿歌》反映了家庭结构的变化。自实行包产到户以来,农村渐渐形成以小家庭为主的家庭结构模式,生活条件也逐渐改善,许多人家开始建造新房。新婚夫妻婚后大多在一年内分开单过。家庭承包的责任田及家庭财产均要进行分配,剩下的田地与家庭财产由父母和未结婚的儿女共同拥有。等到每个儿女都成家以后,有些还能劳作的父母往往单独居住在老屋内,种着少量的责任田满足自己的温饱,直到年迈无法劳动或某一方去世以后再与某一个儿子共同生活。但目前农村出现的怪现象是子女越多越无人养老,子女之间常因养老问题相互争吵,因此才有了《养儿歌》中提到的“分家分到鸡子叫,两个老的没人要”的情形。80年代以后,景阳镇农业户籍的新婚夫妻一般只要两个子女,也出现了少量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自然避开了因子女多而相互推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