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在衣食住行方面,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最大,表现得最明显。除了饮食保留的传统习俗稍多一些以外,服饰、住房、交通均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服饰方面,已完全抛弃传统的民族服装,改穿流行服装。头饰、发型、首饰等均随时代的变化产生了巨变。传统的包头手巾全部废弃,发型与社会流行发式一致。首饰以黄金饰品为主,包括戒指、项链、耳环等,与传统习俗以银饰为主不同,风格样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语言表述上,除了少数语词(如对内衣裤的描述)还保留了地方特色以外,其余与普通话已没有多大差别。

饮食方面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增添了不少新的加工技术,也吸纳了不同的食材。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饮食口味逐渐多样化,改变了以往以腌制酸辣为主的饮食格局;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市场上的食材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大棚农作物的培育,使得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有各类新鲜瓜果,除了包谷洋芋以外,市场上的菜蔬反而以从外地运输为主,只有农村粮农固守自己的菜园,自产自销,当季种什么就吃什么。

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以至于建筑习俗和居处习俗已发生很大改变。传统的吊脚楼大多已年久失修而废弃,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极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和相关工作者的推动下,少数吊脚楼得到了维修和保护。由于大炼钢铁时期山林毁损严重,建筑木材稀缺,现代景阳镇新建的住房已不再采用木材建吊脚楼,而是用水泥砖修建平房。拥有相应木工技艺的工匠因为没有市场已纷纷改行,传统建筑工艺几近失传。一些考究的新房在房内设有卫生间和洗浴设备,这使得传统的洗浴习惯和如厕习惯也产生了改变。农村传统的洗澡习惯是烧水用盆洗澡,现在安装了现代洗浴设备的家庭改为淋浴。传统如厕以蹲厕为主,厕所多与猪圈合为一体,为方便起夜,还备有相应用具。现代厕所多装修成洗浴如厕一体化的卫生间,与猪圈完全隔开,实现了人畜分离,卫生条件有很大改善。

建筑材料的改变使得旧有的偷梁树习俗不复存在,包括上梁、赞梁、抛梁粑等仪式及相应的仪式歌也随之仅剩下记忆。唯一保留的是乔迁庆贺习俗,但庆贺的形式也有变化。以往庆贺亲友乔迁时常结伴送匾,现在全以礼金代替,只有鸣放鞭炮的习俗始终未改。

交通条件变化最大,“难于上青天”的山路已成历史,铁路延伸到各个县城,高速公路已遍布主干道,国道、省道和县级公路以及各乡各村之间的毛公路已触及乡村的各家各户。一些寸步难行的山道多年无人走动已为杂草覆盖,人们出行主要利用交通工具。摩托车、三轮车在农村非常盛行,几乎成了农村家庭的基本配置,跑客运的私家车辆主要是小型巴士车,少数富裕起来的村民购置了小轿车。道路和车辆的变化在带给民众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与交通有关的语汇变得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