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作物
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有白肋烟、药材和魔芋,除了魔芋高山低山都可种植外,前两种主要在二高山和高山种植。
(一)白肋烟
白肋烟是景阳镇甚至整个恩施地区的经济作物之一,一般在二高山栽种,村民若不外出打工,烟叶收入就是主要经济来源。白肋烟的栽种、收取、晾晒、售卖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过程,烟农经济收入可以得到改善,但如果家庭劳动力少则难以增加种植面积,总收入依然上不去。
1.栽种
一般二月采用薄膜育苗,四月移栽,中间需追肥、除草、除虫,待烟苗长至一米高时开始掐花、掐尖。
2.挎烟
即从地里将烟杆上成熟的烟叶取下的过程,当地称“挎烟”。自六月底开始,就可开始撇取底层成熟烟叶,从底部逐渐往上,待全部成熟收完大约要到八月中旬。
3.晾晒与售卖
烟叶收回家要晾晒至枯黄才能卖到烟草收购部门。种烟的农户家家都搭有烟棚,专供晾晒烟叶之用。烟棚近似于没有墙壁的房子。简易烟棚屋顶用塑料薄膜覆盖,再加盖包谷梗或稻草,考究的烟棚房顶盖瓦。不管顶上有何差异,四周都是空的,便于通风。这样烟叶不会淋雨也不会被太阳直晒,晾干后色泽均匀,软硬适中。为便于烟叶及时晾干,收取回家的烟叶需先放掉每片叶子背面主叶梗里的水。放水的专业工具是划烟刀,短木柄下设有一排细铁针,对准烟梗划过,烟水就被带了出来。放好水的烟叶被整整齐齐穿在预先备好的绳索上,然后将绳索两头系在烟棚里相对而设的横梁上。一般穿好的一绳烟叶晴天需要十天半月才能完全晾干。
晾干的烟叶从烟绳上取下后要按叶子颜色、长短分级归类,不同级别的烟叶收购价不一样。从5元到10元不等。为避免损坏烟叶的品相,收取时的各项环节都要小心轻放。
种烟必备的农具是背架,前文已介绍过这种负重农具,它便于将烟叶从田间背回。将撇下的烟叶整齐地叠放在背架上,或先叠放于较深的大筛篮之中再放置于背架之上。背篓容易损坏烟叶,因此是不用于背烟的。
收取和晾晒常常需要多人合作,如果家里缺乏劳动力种烟就极不容易,需要花钱请工。挎烟、背烟(运送回家)、划烟(放水)、上烟(穿到绳索上)、晾烟、分烟(分级别)是一个辛苦而复杂的过程。由于种烟劳动强度大,晾收时间比较集中,需要至少两名壮劳力合作才能完成。另外,由于各县烟厂相继倒闭,烟叶的收购量、收购价也都降低了,因此,纵然白肋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年轻人却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受这份罪。只有因各种原因没法出去的人还在坚持种烟。
(二)药材
恩施山区是一个天然药材基地,尤其高山所产药材更为珍贵。曾经有黄连、黄柏、五加皮、厚朴、党参等32种药材在此种植。“按建邑所产黄连、厚朴、桑寄生、五加皮、党参之类亦属地道药材也。”高山本是产药材的好地方,但景阳镇这么多年都没有将药材作为村民的致富门路,仅有少量黄连、党参种植,未成规模。金银花、鱼腥草、车前子等药材一般都任其自生自灭,村民谁有时间就附带采上一点,难以形成产业。随着中药材市场需求的增大,利川有少数农民开始规模化种植药材,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魔芋
魔芋曾经只作为菜肴的一种少量种植,自县城建了魔芋精粉加工厂以后,村民开始大量种植魔芋,也尝到了一点甜头。后来由于技术不过关,大量的魔芋烂在了地里,大规模种植期间流行过的魔芋果冻、魔芋罐头都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以魔芋致富的梦想也不了了之。村民重新回到了传统的种植选择上,仍以包谷、洋芋为主,魔芋依然只是餐桌上的一道菜。
表2-3 当地所产药材名称一览表
注:根据清同治《建始县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