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地域文化因素
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禁忌的存在,不同地区的禁忌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禁忌的出现肯定不是偶然的,总是有相应的社会历史原因或地域文化因素。
禁忌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总是带有一定的共性,如认识水平的局限、趋吉避凶心理的影响等等。前者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已不复存在,如一些迷信的孕婴童禁忌、姓名不可为外人所知的禁忌等等;后者依然留存在日常生活之中,诸如谐音禁忌,年头年尾避开不吉利字眼的禁忌等,在全国很多地方都长盛不衰。这说明认识水平可以改变,但趋吉避凶的观念已烙刻在不同民族的记忆中。因为发音的差异和表述习惯的差异,不同地方的谐音原因相同但表现各异,如探视病人时水果种类的选择,前文已提到过苹果的例子,再如对筷子的不同说法,对猪舌头的各种变称以及广东地区称猪肝为猪润的做法,都是利用谐音趋吉避凶的不同表现。
除了各民族共有的趋吉避凶禁忌心理以外,还有一些带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禁忌,如整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曾经流行过的夜晚不可喊人姓名的禁忌。主要原因一是人们将姓名等同于人类自身,二是恶劣环境产生的不安全感。“未开化的民族对于语言和事物不能明确区分,常以为名字和它们所代表的人或物之间不仅是人的思想观念上的联系,而且是实在的物质的联系,从而巫术容易通过名字,犹如通过头发指甲及人身其他任何部分一样,来为害于人。”[13]西南地区山高林密,地势险峻,崖高沟深,虽然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恶劣的地理环境总让人产生不安全感。每逢夜晚,看不清道路,在狭窄陡峭的山路上不敢有丝毫闪失。在人们的观念中,鬼怪又总是在夜晚出来作祟,因此,为保证安全,夜晚就不可轻易暴露姓名,以免被鬼怪听到加害于人。于是,夜晚不可叫人姓名,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也不可轻易答应的禁忌就这样形成了。虽然大多数人已经明白禁忌最初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存困境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及认识水平低下的影响,但既已产生,人们就照例遵循,不问有没有道理。
关于给姓龙或姓侯的人改称呼的禁忌也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恩施地区的人们认为夜晚和清晨阴气较重,此时不可言说鬼怪和凶狠动物的名字,否则会撞邪。将姓龙的人称为“老盘”实际上转换了两次,一次是根据龙与蛇的相似性将“龙”转称为“蛇”,再根据蛇经常盘曲的特性称“蛇”为“老盘”。因为龙主宰降雨之事,属于神灵,不可轻易冒犯,自然不能直呼其名,于是以蛇替代,而蛇也属于需要敬畏的动物,就以其形来描述,最终“老盘”就成了龙姓的代名词。因为猴子常偷食庄稼,当地人害怕直呼其名引来猴子,于是以猴子的常见动作“抓”改称姓侯者为“老抓”。因为鬼来无影去无踪,也不可直接说“鬼”之类的字眼,害怕招来鬼怪,要改称可以驾驭的“矮骡子”。这些禁忌过了中午就可以不忌,因为中午阳气上升,魑魅魍魉已躲避,大家在言语上可以自由一些。这种禁忌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对大自然没有充分认识而产生的畏惧心理。
当地清理猪圈时的禁忌属于原始交感巫术的一种,人们认为人和动物是相互感应的,人做什么,动物也会照样模仿。如果清理猪圈的人只顾说话,那么猪也会学着哼哼叫叫而不去好好吃食,自然猪也就难以养肥了。关于未婚男女不宜吃猪脚的禁忌同样是如此,因为叉子可以叉开物品,猪脚有脚叉,吃了脚叉就是接触了叉子,也就有被叉开的危险。
凡此种种,实际上是原始接触巫术在生活习俗上的残留。交感巫术的接触律和相似律使得人们在清理猪圈时产生了相应的禁忌,也衍生了吃猪肉的相关禁忌[14]。比如猪尾巴只是猪身上的普通器官而已,但因处于末端,小孩子就不能吃它,因为小孩成绩排名靠后跟处于末端是相似的,吃了猪尾巴以后因为相似律的作用,认为小孩自然就受到了影响。无独有偶,有些民族在捕鱼或打猎之前常假装自己被捉住了,仿佛这样一来,猎物就受到某种感应,也会被捕获者顺利捉住。
正因如此,景阳镇曾经有不用自己的车接产妇以及车子不带死人的习俗。人们认为产妇生产是经历了血光之灾的,且恶露未尽,属于不洁之人,害怕这种厄运影响到司机,于是出租车或者跑运营的司机都不愿产妇上自己的车,总是找理由推脱。有些产妇为了顺利坐到车,经常是与新生儿分开坐车,避免被认出。不过,现在很多人已经不信这一套了,生育是一件喜庆的事,有车的亲友还主动到医院接产妇出院。
虽然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们也以亡者为大,但对死者的尊敬并不代表人们没有关于死人的禁忌。除了救护车以外,当地司机特别忌讳拉到死者遗体或骨灰,就算是救护车司机也不太愿意病人死在自己车上。人们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如果不小心碰到就要撒鸡血辟邪甚至把车换掉。
男青年W在一家煤矿打工期间因矿洞塌方而不幸失去了生命,他的家属去煤矿带回了他的骨灰和赔偿金。返乡时乘坐当地专门跑运营生意的H的巴士车回了家。H当时不知情,后来得知后,觉得不吉利,把巴士车降价卖给了另一个村里不知情的人,重新买了一辆客货两用车运营。因为客货两用的车坐不下几个乘客,H的生意一度很受影响。有人问起他为什么把跑得好好的巴士车卖了,H没有说真实原因,而是说两用车带货方便些。
在世界各地,人们对死者有不同的禁忌,有的地方忌讳提到死者的姓名,一个人故去以后,人们就对其改名称呼;还有的地方忌讳接触死者的躯体和衣物。景阳地区的禁忌主要体现在避免用自己的车辆运送死者上,另外,还将有人在里面非正常死亡的房子称为凶宅,比如发生过上吊、服毒、跳楼之类凶事的房子,忌讳到凶宅居住,更忌讳买到凶宅。当地人买别人的旧房子一定要到处打听房主为什么出售,害怕买到不吉利的房子。街上最常见的售楼或住房出租广告就是“吉宅出售”或“旺铺出租”。
语言禁忌虽然是人们认识水平低下时期的产物,但禁忌一旦成为习俗就不能用落后或迷信来简单解释。有些禁忌已经成为礼仪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种传统代代相传。对于禁忌我们也要辩证对待,对于影响人们生活的毫无道理可言的禁忌应该摒弃,对于符合人们心理期待又对他人没任何影响的禁忌可以顺其自然。
【注释】
[1]丁宏:《东干人命名习俗考略》,《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第6期。
[2]俞理明:《“二杆子”杂考》,《燕赵学术》,2013年第1期。
[3]熊启咏重纂,贺九如参校:《建始县志·食货志》,清同治年间。
[4]熊启咏重纂,贺九如参校:《建始县志》,清同治年间。
[5]熊启咏重纂,贺九如参校:《建始县志》,清同治年间。
[6]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第1页。
[7]毛毳:《古代乳名禁忌和民俗心理》,《文艺研究》,1993年第2期。
[8]此例是湖北民族学院民研所雷翔教授在建始猫儿坪调查时所记,感谢雷教授分享给我。
[9]罗福腾:《胶东方言语言崇拜与民俗》,《民俗研究》,1991年第3期。
[10]张继禹:《三皇内文遗秘》,见《中华道藏》(第四册),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456页。
[11]刘福根:《汉语詈词研究——汉语骂詈小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43页。
[12]史宗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卷),金泽,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343页。
[13]J.G.费雷泽:《金枝》(上),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第240页。
[14]J.G.费雷泽:《金枝》(上),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