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林木

三、林木

按照同治年间县志的记载,建始曾经有香楠、香柏、松、杉、梧桐等28个林木种类,包括名贵的黄杨木和阴沉木。“按建邑木植甚繁,惟香楠瘿木为上。从前人不知贵,今则峻岭丛林剪伐殆尽,不特香楠瘿木甚少,即成材之古柏古杉亦不易观也。”[8]景阳镇曾经是山大林密之地,有名贵树木生长于此。少数地名如楠木社就与香楠有关,但到清朝中叶香楠和黄杨木就很少了。20世纪50年代大办钢铁时期,高大树木几乎砍伐殆尽,仅剩下一些小树和灌木。注重护林养林以后,山峦逐渐恢复旧时容颜。目前山林间除了不同灌木以外,多为杉树和枞树。竹子是农家生活重要的部分,其性能与木材近似,也放在本节讨论。

当地俗语云:“正月栽树,二月栽竹。”树木是建房的必需品,竹子是农具的原材料之一。植树栽竹是农家的首选。当地每家每户都有责任林,许多人家屋旁栽有竹子,形成小小的竹园。

(一)成材木

当地现存的成材木主要有杉树、松树、泡桐等,以杉树居多。

1.杉树

杉树是当地建房、打家具的主要材料,生长也极为普遍。当地农户常上山砍杉树枝以利于其生长,砍枝被称为“剃枝”。刚剃下的杉树枝是绿色的,待逐渐干燥以后就变成黄褐色,干燥的杉树枝是农家灶下最常见的柴火。杉树的叶子呈针状,干燥以后会扎人,这种针状叶子被称为“杉枝刺”。农村捡杉树枝的大人小孩常常被杉枝刺刺到,这种小刺刺到手上必须及时挑出,否则疼痛不适。被小刺刺到的人需要其他人帮忙才能及时把刺挑出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赤脚在杉树下捡柴的小孩儿常被杉枝刺刺到脚掌,要把刺全部挑出来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棵杉树成材至少要十年时间。砍下整理好的杉树被称为料当,料当或直接作房梁、房柱,或分解成木板做家具。传统的木结构房子还要用其做墙壁和地板,除了房顶所盖的瓦片以外,其余全靠木材,杉树多年来都承担此重任。料当之外的部分都可以用作燃料。在手电稀少的年代,杉树皮常作为火把的原材料,以备走夜路之需。火把的制作很简单,将干燥的杉树皮捆成一束即成。夜晚走路时点燃火把,可燃时间久也不容易熄灭。杉树在农村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在楠树、柏树都少见以后,上好的杉树就是梁木的首选。不少人家建新房时沿袭旧俗所“偷”的梁木一般都是杉树。

2.松树

当地的松树属于落叶乔木,高大挺拔,叶子为针状,树干呈灰色,针叶绿色,松果中松子丰富。因其树干既高且直,常作为建房材料,在建房中所起作用与杉树同。在打工潮出现以前,松子总有人争相拾取回家,用作年节时的零食,甚至有人专门打松包收集松子去卖。打工潮出现以后,自家分到的山林都无人料理,更别说满山遍野去寻找松子了。除了家门口的松树有放学的孩子们捡拾松子外,其余的都烂在地里,有的长出松苗,有的成为松鼠的美食,因此松鼠的数量近些年增加了不少。

3.泡桐树

泡桐便于成活,对温度、湿度、土壤的要求都不高,成材后材质优良,因此在当地也是打家具的材料之一,但坚固程度不及杉树和松树,因此不作为建房材料。泡桐的成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农家在女儿出生后就会为其栽种若干泡桐树,待女儿到了婚嫁年龄,泡桐也就可以作打嫁妆的材料了。新世纪嫁女儿一般用成品家具,很少请木匠现做,栽泡桐的习俗渐渐也消失了。

(二)经济林木

当地曾经有可以食用、药用或有其他经济价值的树种,如椿树和杜仲树。现在由于无专人经营,大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现存的主要经济林木有漆树、木梓树、棕榈树等。

1.漆树

漆树在打家具用的时代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木质家具不上漆容易损坏,而且年年上漆可以保持家具光洁如新,因此有条件的人家每年都会给家具上一遍漆,对漆的需求自然也不少。在漆树需求旺盛的时期,有专门割漆的人行走在田间地头,于五月整理漆树的树干,将树皮刮掉外层粗皮,七月开始割漆,一直延续到九月。割漆时用漆刀在漆树上划出若干裂口,裂口一律为斜切口,在切口下方紧贴树干放置树叶做成的小容器,方便漆汁流到容器中。割漆的人会给漆树的主人一定的报酬或给一定量的漆使用,这是两全其美的事。虽然割漆不是高技术含量的活,但很多人对漆树过敏,一碰就会长疮,特别严重者站到漆树下都过敏。这种疮当地称“漆疮”,土方是用韭菜揉出的汁擦洗治疗。割漆的人虽然对漆不过敏,但工作时还是全副武装,大热天也需穿得严严实实,避免皮肤暴露在外直接与生漆接触。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漆树子还被用来榨油食用,这种油涩味很大,口感远不及常用的猪油和菜油,先前乡民常用这种油炒新鲜小洋芋,又香又粉,风味独特,但现在已无人问津。除了漆油以外,漆树也失去了当年的地位,由于漆树培育和生漆收割并未形成产业,已没有专门割漆的师傅,当地的漆匠也渐渐失业,重新务农。

2.木梓树

此树学名为乌桕,多生长在低山,木梓的种子可以卖钱,树干可以做建材。高大的木梓树大多已被砍伐建房或打了家具,现在木梓树的数量已日渐稀少。

3.药用树

主要有五倍子树和杜仲树。五倍子树结的果实称“五倍子”,采摘后用开水烫后晒干,是中药材的一种。五倍子树多生长在山林中,村民闲暇时会寻找五倍子贴补家用。杜仲的树皮也是一味中药,晾干后可卖钱。这两种树在当地均无规模化培植。

4.枞树与椿树

枞树在二高山和高山生长极为普遍,主要作为柴火用,粗壮的枞树干也可以解成木板作为楼板和地板的材料。春日雨后,枞树下常生菌类植物,这种可以食用的菌类叫枞树菌,味道鲜美,季节性很强。椿树的椿芽可以食用,村民常将多余的新鲜椿芽用开水烫过后切成段晒干储存,以备冬日蔬菜缺少时食用。

5.棕榈

当地称棕树。棕叶可以作捆扎之用,嫩棕叶常编成扇子,棕衣层层剥下后可以制成棕垫子或扫帚。缝制布鞋要用的鞋底底样也是用棕叶黏合而成,因此棕树也是当地农户少量种植的一个种类,虽然总体量不多,但很多人家都有。

(三)盆景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木逐渐获得人们的青睐,有少数村民开始将观赏木产业化。当地可供盆栽的观赏木主要有文木和木瓜子树。清江河两岸的石缝中均能找到文木,但采挖不是很容易。目前已形成采挖、培植、造型、移盆一条龙的专以卖盆景为业的产业。木瓜子树生长在灌木丛中,山间随处可见,但造型需要专人打理。这些盆景木要完成造型还需要相应的树兜,因此近些年在山间寻找树兜的人也多了起来。以往树兜只作燃料,现在已经有了商业价值。

(四)竹子

竹子是编织农具必不可少的材料,因此许多人家都栽有或大或小的竹园。当地的竹子有水竹、金竹、苦竹、毛竹之分,能作为编织材料的是水竹和金竹,栽种量也大一些。水竹主干呈绿色,金竹主干略呈黄色。竹子砍下后先剖成片,再剖开外皮,即划篾,篾韧性强,才能编筐织篮。农家所用的背篓、花篮、筛篮、簸箕、撮箕、刷帚等全是用篾制成的。划篾后剩下的部分可以做燃料。有些用具的编织需要带外皮的竹片或竹条,有些只能用篾。当地老一辈农户或多或少都能亲自编一些农具,而年轻一辈中只有少数人和篾匠传承了相应技艺。

编织蔑制品就需要砍下符合要求的竹子,竹子什么时候可以砍来取用,是有一定讲究的。俗话说“春夏不砍竹,六腊不剐棕”,若要砍竹子做家具,一般主张冬天砍竹,此时的竹子不容易被虫蛀。春天是竹笋的生长季节,也不宜砍伐。当地的蔑制品除了农具以外,还有一些家具,如竹床、篾席、背小孩用的嘎椅等。嘎椅类似于简易的童车,小孩在里面可坐可站,前面有背系供大人背负。这种嘎椅通风透气,适合夏天使用。

(五)其他树木

当地的稀有树木有白果树、水杉树等。白果即银杏,景阳镇二高山生长较多。位于挖角坦庞家垭的一棵巨大古银杏树,需四个成年人合围才能抱住,该树直冲云霄,遮天蔽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