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娱乐特点

二、娱乐特点

传统中国社会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业人口所占比例也最高。农业文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节日庆典及娱乐方式。节日的拟定、假日的安排都与农业生产关系紧密,甚至儿童游戏也不例外。

(一)农业文明对娱乐庆典的深刻影响

一是对节日日期的选择,大多跟农业生产有关联,如过年、牛王节、月半等节日时间的选定。“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4]以过年为例,首先它属于农闲时节,过年时总处于寒冬季节,北方无法下地干活,长江流域四季分明的地方暂时没有农活,多数农民此时都有一段清闲时光。其次它处在丰收的季节以后,农作物都已成熟收割完毕,有丰富的物资可以供人们庆祝。猪牛羊等牲畜如果宰杀也不容易在寒冷的冬天变质,便于食物的保存。大江南北暂时都不用到田里忙活,大家既有庆祝的时间又有用来庆祝的丰盛物资,自然将年节安排在这一时期。节日庆典的内容也常常有庆祝丰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一项,牛王节体现对耕牛帮助农业劳作的感激之情,社节感谢土地养育万物之恩,均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

过月半的时间在景阳镇始于农历七月十二,系一年间最热的时候,因为气温太高,也不便田间作业,多数作物正在生长期,不需要太多的田间管理,人们可以有一小段相对空闲的时间。因此,当地的月半期间可以接出嫁的女儿回家休息十天半月。这期间人们还可以祭奠亡灵,请逝去先人的魂灵享用人间的肴馔并带走后人敬奉的纸钱。当地家家相同的祭奠时间除了年节和清明外,就是月半节。

二是群体娱乐的季节性特征,如年节时间的玩龙灯、舞狮子、玩彩莲船,端午节期间的赛龙舟等娱乐活动平时并不举行,除非有特殊的活动才专门请人舞狮舞龙。另外,薅草锣鼓主要出现在四五月间薅草之时,平时也不会有大型的薅草锣鼓活动。景阳地区的大型群体性娱乐一是农闲时间的年节期间,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也为民间艺人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二是农忙时节的薅草锣鼓,便于调节身心,统一劳动进度。总体而言都跟农业文明密切相关。

(二)儿童游戏透露的农耕意识

前文所提到的跳格子游戏,将土地观念融汇到了孩童游戏中,使孩童自小就有土地意识,体现出农耕社会人们对土地的重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一旦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土地对农民犹如血液之于生命。直到现在,农村最容易出现的冲突也多与土地有关。在其他人看来,沟沟坎坎、卡卡角角都是可有可无的,不必挂怀,但农民依然看得很重。谁家把田坎多挖了几锄,谁家的树挡住了哪家的田,都可能成为吵架的导火索。

T家有兄弟四个,所分的田地都紧挨着,兄弟之间常因边界问题吵架。一次老三媳妇和老四都在各自的田间劳作,老四认为嫂子铲田坎上的草皮时把坎上他家田里的土刨去了不少,双方由此起了争执。后来越吵越凶,终于发展成武斗。老四打折了嫂子的腿,闻讯赶来的老三又抡起锄头砸向弟弟,致使老四肋骨骨折。经过村干部的调解,双方各自治伤,不得再争斗。但两家自此几乎不再互相来往。

这种因地界争端而闹的矛盾在农村算不上个案,属于比较典型的冲突形式。在外人看来,所争取的那一点土地也许只够栽几棵麦苗,甚至还容不下一窝黄瓜的生长,争这点边界有小题大做之嫌,但他们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执着保护自己一分一毫的土地。捍卫土地就是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因此政策宣传不到位的强行拆迁或强制移民最容易引起老百姓的激烈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