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间的把握要优于对时间的把握
2025年09月26日
二、对空间的把握要优于对时间的把握
人类认识空间要早于对时间的认识,这一点从儿童的认知过程和语言习得过程也能看到。根据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心理的研究,孩童1岁以后就有空间意识,获取目标物采用最短的直线距离。时间概念的真正建立却要等到大约10岁时。语言对空间的描述要比时间准确和丰富,恩施方言的情况也是如此。如当地方言对过往时间往往难以准确表达,只能采用统称来模糊表达,尤其是没受过学校教育的老人更是如此。
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L女从未受过学校教育,电视机普及后通过看电视记住了几个简单的字。L在描述发生了很久的一件事时说:“那年子下了好大的雪,屋檐上的凌钩子吊起老长。”当被问及到底是哪一年时,L重复说:“就是那年子。”没办法准确表示究竟是哪一年。后来访谈者改问那年她大约好大年纪时,L回忆说:“50岁边里。”即大约50岁的时候。
从上例可知,L对过往时间的表达有些障碍,如果时间相隔久远则无法准确表达,但借用自身作为参考基准以后则能相对准确地表示。
个体的生命总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是时间流中的过客,自然难以对时间做出整体观照。相对而言,人类所处的星球空间是有定的,在有生之年可以对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做出比较全面的认识。当然,人类未知的空间形态还很多,相对于时间而言,人类对空间的知晓要准确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