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的青春赞歌》简介
《老工业基地的青春赞歌》这本书是由.王向峰,吴玉杰,徐迎新主编创作的,《老工业基地的青春赞歌》共有136章节
1
老工业基地的青春赞歌(代序)
王向峰 一 横空出世新中国, 百业昌隆尽可歌。 伟大人民心向党, 成功创造绩多多。 二 延安讲话如灯塔, 文艺大军方向明。 作品中心无二义, 工农兵位莫能争。 ...
2
目录
目 录 老工业基地的青春赞歌(代序) 上 编 国家形象的审美塑造 从文艺中看新中国从人民战争胜利中走来 第一辑 家国故事 新中国70年长篇小说中国家形象的嬗变 ...
3
上 编 国家形象的审美塑造
...
4
从文艺中看新中国从人民战争胜利中走来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在天...
5
第一辑 家国故事
...
6
新中国70年长篇小说中国家形象的嬗变
塑造国家形象,讲述中国故事,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文学艺术无法避免的且处在首要位置的重大使命。而长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关于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
7
一、形象嬗变:从红色中国形象渐趋丰富立体
文学是第二现实。回顾当代文学发展的70载历程,中国长篇小说承载着民族的共同记忆,与国家一同在破碎中砥砺前行,在自省中重获新生。随着中国脱离动荡岁月,文学的时代任...
8
二、重塑形象:从精英立场的主流中国转向民间立场的俗世中国
从充满史诗性激荡着昂扬建设精神的红色中国形象到文学主体意识和审美意识复归且更加丰富的国家形象的嬗变,实际上是精英立场下主流话语体系与民间立场下民间意识融合的必然...
9
三、走出中国:立足本土塑造国家形象的文学图景
如今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持续推进的21世纪,重塑国家形象对于推动国家社会进步,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用以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反映时代面貌的长篇...
10
四、结语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经历了70年风云变幻,在反映民族发展历程、表达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人性深度、重塑民族灵魂、建构国家形象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我们正处于日...
11
新中国70年中篇小说中的国家形象
中篇小说容量较大却不放纵,依赖经验却又弹性十足,适宜的长度却能抵达想要去的深度和广度,以其体式优势受到刊物青睐和读者喜欢。从1949年到2019年,伴随着新中国...
12
一
中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比较新的体式,一般我们会把鲁迅的《阿Q正传》视为第一部现代中篇小说,之后有茅盾、巴金、老舍、丁玲、张爱玲、沈从文、张天翼等人的中篇小...
13
二
文学源于生活,而文学形象是经由语言形象化了的生活。相对应的,文学中所呈现出的国家形象的本质也应该是生活,甚至就是生活本身。“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不同时...
14
三
1949年以来,中国文学中的中篇小说虽没有长篇小说成就高,但由于刊情因素和读者因素,却是最为繁盛的一个文类,涌现了大量兼顾艺术探索和叙事传统的佳作,其中不乏经典...
15
新中国70年短篇小说中的国家形象
“形象”即对事物的一种“评价”“印象”“认识”,文学作品中的国家形象包括作品的题材、人物、创作思想等“唤起人们对一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印象、评价和想象”[5]。根据...
16
一、当代短篇小说中的社会生活史
小说的题材、人物、创作思想都具有在勾勒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史的同时,塑造和揭示国家形象的作用。三者如同三个不同层面构成的同心圆,小说题材居于外沿,人物形象居于中间...
17
二、当代短篇小说中的新中国形象
纵览新中国70年来的短篇小说,通过对小说题材、典型人物形象与创作思想的分析,可以概括出三类主要的新中国国家形象。这些形象或是直接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社会历史变革...
18
三、国家形象的塑造方式
短篇小说基于自身的文体特点,往往采用独特的方式对国家形象进行塑造。考察分析短篇小说中国家形象的塑造方式,有助于进一步发掘国家形象的内在蕴含,同时能够在对创作主体...
19
四、国家形象塑造的价值与思考
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在全球化语境下,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中,愈发成为值得关注思考的重要问题,既包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也具有现实的迫切需要。面对当前文学创作中国...
20
新中国70年报告文学中的国家形象
报告文学是与时代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种文体,它本身就是时代的反映和缩影,它以非虚构的表现方式捕捉时代,彰显时代风貌,正如丁晓原所说:“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时代文体...
21
一、不畏艰难与刚毅前行的中国(1949—1970)
1949年7月2日,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中国文艺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周恩来亲临大会,周恩来在会议上做了长篇报告,周扬作了以《新的人...
22
二、改革开放与迅速成长的中国(1978—1999)
随着“文革”的结束,新时期报告文学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始谱写新的华章,此时的报告文学既带有反思性又带有先锋性,拓宽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关注,开始将社会主义经济...
23
三、科技强国与和谐美丽的中国(新世纪至今)
新世纪至今,报告文学的写实性依然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前两个时期相比,新世纪以后的报告文学书写,更加多元化,内容更趋于丰富多样,此时的书写把描写重心从集体价值观的书...
24
新中国70年中国当代小说域外传播的国家形象
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大体上有两个渠道:一是我国主动向域外输出,即国家形象的自塑;自塑形象能够树立和展示正面的中国形象,同时矫正和消解西方塑造的负面形象。另一种渠道...
25
一、“十七年”:从“红色经典”里“走出去”的英雄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和文化部门积极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外译,向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展现新中国形象。1951年,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局创办了英文版杂志《中国文学》,邀...
26
二、特殊十年:从“八戏一书”里“走出去”的新人形象
中国当代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树立人物形象的任务往往落在小说上,但“文革”十年是个例外,“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浩然走在金光大道上”。八部样板戏分别是京剧《红灯记》(...
27
三、新时期:从多元化译介中“走出去”的多元化的中国形象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文化思想领域空前活跃,作家创作硕果累累。新时期到来,不同的文学流派更迭频繁,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小说等,呈递进式演...
28
四、中国当代文学域外传播国家形象构建的启示意义
伊萨克斯所著《美国的中国形象》在对中国形象进行了调查后指出:中国在西方具有肯定与否定截然相反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时起时落,时而占据、时而退出我们心目中的中心位置...
29
第二辑 时代咏歌
...
30
民族精神大写意——新中国70年诗歌中的国家形象
诗歌是民族的心声,它以最为敏感与细腻的情感捕捉着一个民族最动人的表情。70年来的诗歌,描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与华夏儿女的内心渴望,它以抒情的笔触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