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戏剧艺术塑造国家形象的成就
没有优秀作品就没有正确导向。优秀作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从本质上说,“国家形象”就是作品的艺术形象所体现的民族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的深度。戏剧舞台上的“国家形象”与国家影响力、国民素质,与中国发展的当代和未来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联系,正因为如此,能体现“国家形象”的作品特别推崇反映现代生活、与时代同步。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当代戏剧在塑造国家形象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以其独特的舞台艺术魅力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本文将其概括为光辉灿烂的文化形象,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改革形象,积极向上、勤奋自强的人民形象,以及走向光辉的现实形象四个方面。
1.光辉灿烂的文化形象
作为亚洲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导演之一,田沁鑫认为,“作为中国人,走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对于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没有人质疑,并且极其尊敬。对我们五千年一以贯之的文化的自信,是尤为重要的”,“对我们的文化,应该有坚决的、彻底的、毫不怀疑的自信。”[33]当代戏剧作品自觉承载了中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形象,从古代女娲创生的神话,到漫长的远古传说,再到两千年古典文化精髓,当代戏剧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阐释和创新的同时,使戏剧成为我们国家形象的新的增长点,成为观众获得内在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并为世界贡献更精美更充沛的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众多戏剧家和戏剧作品都体现出这一内涵。
田沁鑫的作品突出体现了对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以现代视角和现代意识观照历史文化,并做出现代的阐释和解读,从而形成当代中国文化形象中的一部分。从整体上看,她的一系列作品从现实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传承等角度,为观众塑造出一个具有丰富灿烂的令人神往的现代国家文化形象。田沁鑫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也注重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阐释。她认为,创新不是一味追求所谓流行,而是要基于本民族的文化和艺术,注重中国式表达,同时注重科技上的创新。“要通过现代技术和视角,做好中国式表达,这样才能与世界戏剧并驾齐驱。”[34]她的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中国传统历史故事进行现代改编,从处女作《断腕》开始,她的《赵氏孤儿》《青蛇》《牡丹亭》《1699·桃花扇》《明朝那些事儿》《长征》《四世同堂》《聆听弘一》等作品展示出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文化形象。这些戏剧创作中不仅仅是以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传说为题材,讲述有关权利、爱情、民族国家等情节内容,更传达出我们国家当代社会在仁、义、礼、智、信等方面与历史文化的紧密牵连和传承发展,在精神上概括出延续两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形象。当代戏剧创作着重于重诺言与守信义、爱国情与团结力、勇敢追求与执着于信仰等精神内核的表达,在《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公孙杵臼等人身上,在《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柳梦梅身上,在《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和侯方域身上,以及无数承载中华文化的主人公身上都有所体现。
另一位戏剧家林兆华的作品也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远古神话、地方巫术、几近失传的民间乐器等,都在其戏剧舞台上发扬光大。在林兆华的戏剧作品《野人》中,舞台上的二十名演员以舞蹈的形式完成对中国神话传说中宇宙开天辟地的神话世界,将一个原始混动的想象世界以象征的手段呈现在舞台上。作品中还出现道教的阴阳八卦、老歌师吟唱出《黑暗传》的远古传说、巫师驱神赶鬼等,一场场神秘的充满文化魅力和想象力的场景和表演塑造出文化悠久灿烂的国家形象。在林兆华的其他戏剧中,例如《山海经传》中的傩戏、《白鹿原》中的华阴老腔等,以充满朴素的充满原始美、神秘感和民族传统文化韵味的细节,展示出中国文化的独特美。可以说,这种质朴的民间的演出形式是当代戏剧回到中国古老的戏剧传统,以找寻现代戏剧形式的一种尝试。
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是国家形象最重要的体现,从田沁鑫、林兆华等戏剧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当代戏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集中在文化内容与形式上,更通过戏剧的舞台呈现凸显传统文化中仍为当代所用的思想精髓。
2.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改革形象
林兆华的《狗儿爷涅槃》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十年里农村政策和农民精神变迁的历史,在解放前和解放后政治风云激烈更迭的背景下,以狗儿爷为代表的背负着中国封建经济及传统文化沉重包袱的北方农民发生的故事,凸显出特定历史阶段我们国家与人民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革命发展之路,并最终走向光明的未来;《父亲》描写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大工业城市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改革开放之路,并从中得出深刻长远的思考。中国人最讲传承。传承优秀的,人就进化,传承劣质的,人就退化。不讲传承,以为自己无师自通,那只能走邪门歪道,但历史会永远把这样的人钉在耻辱柱上,《父亲》展现给我们正面积极的继承之路、革命之路;《干字碑》是依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毛丰美同志的先进事迹创作话剧,以一位农村基层干部为主人公,表现其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楷模,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大乡村建设成为“中国美丽乡村”,也把象征毛丰美精神的干字碑矗立在天地之间,塑造了一个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工匠世家》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奋号角落地生根到话剧作品中,与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相联系,表现出当下社会的迷茫,困境中执着的坚守,表现出东北工人阶级深厚的长子情怀以及对共和国工业的奉献精神,塑造出以振奋的精神鼓励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国家革命形象的精神内核。
与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当代国家改革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国家灾难深重的历史,当代题材话剧在与历史题材话剧相比,更突显出新中国形象的辉煌成就和来之不易。田沁鑫的作品《生死场》中有一段这样的话:“日复一日,我们的民族就这样走过了麻木、愚昧、欢乐、渴望、挣扎与斗争的漫长道路。”[35]在绵延数千年的民族苦难历史面前,挣扎与斗争是我们国家未来希望的源泉。无数仁人志士在逆境中热血奉献和自我牺牲铸就了我们不屈服、不放弃、抗争进取的国家革命形象。在《关汉卿》《商鞅》《北京法源寺》《狂飙》等众多历史题材戏剧创作中,重现了对我们国家挣扎与抗争的历史的追溯,尤其是通过历史英雄人物的塑造,展现出我们民族血液中英勇无畏的因子,同时更显示出当代国家形象的可贵。
当代戏剧中对我们民族历史的书写是层出不穷的,并成就了对国家形象中历史形象的塑造。历史中的我们曾经为生而死,向死而生。“我们顽强,因为我们灾难深重;我们宏大,因为我们坚忍包容”[36]。在这些历史形象的展示中,人们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得一种认识:无论是四分五裂的中国古代,还是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我们的国家与人民都经历了无尽的灾难和苦痛,而所有的苦难都在新中国成立后画上句号。可以说,这些作品并未明确歌颂新中国或歌颂共产党,然而却以最掷地有声而令人信服的方式告诉大家,正因为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民族才开启了新的历史,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奏响充满希望和幸福的篇章,在人民群众的力量下,走过革命的历程,最终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当前通过百折不挠的国家革命形象,为当代人民群众确立了民族自信心,激发出再造中国梦的理想与激情。
3.积极向上、勤奋自强的人民形象
国家由人民组成,国家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人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应有之义。中国人民在世界上以其顽强、拼搏、坚忍、勤奋的特质著称,中国人民的形象在当代戏剧中得到了更深刻、更细致的刻画和揭示,如《屋外有热流》《绝对信号》《父亲》《我在天堂等你》《矸子山上的男人和女人》等作品中传达出具有时代概括性的主人公形象,他们往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民精神的集合体。在我们国家,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是人民的主体,他们的主导性格即人民形象的主导性格。农民勤奋坚忍的性格、工人锐意进取的性格、知识分子为人民代言的性格,这里的性格更多地传达出一种文化性格,与中国两千年的文化流传息息相关,也与时代政治、社会环境密切相连,因此国家形象中人民的形象是文化、社会、时代、历史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必然责无旁贷地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言者。
话剧《狗儿爷涅槃》将主人公狗儿爷置身于宏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予以观照,在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人文环境的矛盾冲突中展现这个具有相当思想深度和历史容量的形象。对土地、财富的迷恋和占有欲映出人物身上所包含的中国农民性格及心灵深处的诸如等级观念、土地依附、占有与报复心理等因素,而他与儿子陈大虎在要不要烧毁门楼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又深刻反映出其作为土地的“附着物”的局限和可悲,作品的结局以狗儿爷亲手用大火烧掉门楼来说明狗儿爷最后开始了顺应时代与社会的思想转变。可见,《狗儿爷涅槃》中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农民身上有着相似的封建思想的沉重负担,但在民族大义或时代车轮的推动下,都表现出中国人固有的坚忍、抗争的内在气质,并最终跨入新时代。《桑树坪纪事》中的农民形象更以其苦难深重、勤劳坚忍为标志,命运多舛的青女、彩芳、月娃等女性的悲剧命运更是成为中国农村社会里不可忽视的掠影。面对长长的麦客队伍,超人的劳动强度,顽强的生命力,满是汗味、烟味的空气,导演认为这就是中国农民、中华民族的象征。舞台上的转台,使人联想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艰难跋涉,想到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于是这个情节、这组人物便具备了国家形象的象征含义。
工人形象在当代戏剧中同样不可忽视,以东北剧作家李宝群的“工人三部曲”为例,《父亲》《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和《黑石岭的日子》三部工人题材戏剧作品直面工人群众经受了社会转型的巨大撞击,描述了他们从下岗再就业的困惑中走出去,披荆斩棘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的艰难甚至痛苦的历程。工人系列作品真实展示出曾经作为“共和国长子”而今沦落为下岗工人的窘境,也正是在这一窘境中凸显了当代工人自强不息、勤劳坚忍的社会形象。
除工人形象外,当代话剧中的军人形象、知识分子形象也总是与社会良知、为人民立言等责任相联系的,使我们看到其正直、富于道德感、尊重知识、教育救国等进步理念,如《我在天堂等你》《野人》《车站》等,甚至表达两岸相思,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赖声川作品《宝岛一村》《暗恋·桃花源》等中的国民党老兵形象。各种职业和地域的民众以其积极进取,勤奋自强的精神激励着当代中国人,促使当代中国的革命形象得到广泛认可,并发扬光大。
4.走向辉煌的现实形象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一直是全体中华儿女渴望实现的幸福之梦,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所取得的国际瞩目的巨大成就使我们正一步步走向辉煌,中国的现实就是过去无数英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目标,中国梦正在一步步实现,它促人奋进,并激发起广大国民强烈共鸣和爱国激情,现实中国在历经百转千回的苦难和考验后,已经凝聚起宏大而崇高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
当代戏剧中讴歌中国社会现实的成就,客观书写改革开放以来乡村脱贫、城市或企业建设等方面成功的来之不易,尤其是各级共产党人带领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乡村富裕、城市和谐、企业盈利等现实目标,这些作品通过个性鲜明、有党性操守、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领导者,最终塑造出令人难忘、更令人信服的中国国家现实形象,这一形象代表了我们一以贯之的社会发展历程,也使世界人民充满信心与期待地预示出未来中国发展的空间与方向。
总政话剧团演出,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的话剧《黄土谣》,热情讴歌了共产党员诚信为民的高贵品质,鲜明突出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主题。故事讲述了晋西北黄河岸边贫困的凤凰岭村党支部书记宋老秋,为群众奔小康办地砖厂却最终失败,但他决定独自承担18万债务。宋老秋和宋建军父子“犯傻”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是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大公无私的价值取向的充分展现。同时,通过三个儿子对债务态度的发展变化,展现出信仰下的人性和亲情的博弈,并隐晦地揭示了经济冲击下的一些社会弊端。《黄土谣》中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但却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在三天中人的心灵的自我拷问,最后大儿子接过老父亲的千金重诺,自己也干脆回到本村本土,与乡亲们一起为改变生存环境而奋斗。与《黄土谣》的创作思想相类似的作品还有《焦裕禄》《干字碑》《郭明义》《村官李天成》等,那些熠熠生辉的优秀共产党人形象尤为醒目地照亮了我们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人民群众的心声得以抒发,人民群众的愿望得以实现。《村官李天成》的主人公是一位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好村官,他为了集资搞村办企业蔬菜大棚基地,率先把自己计划买农用汽车款拿出来,他主动放弃分给他的最好的宅基地,选择了低湿的蛤蟆洼。群众赞誉他是苛责自己,厚待别人。此剧赞美了为人民办事时勇于“吃亏”、乐于“吃亏”的共产党员精神,充分说明了党员干部在人民面前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通过干部与村民的努力,为我们展现了幸福美好的现实生活。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干字碑》,曾入选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是一部讲述优秀共产党员毛丰美感人事迹的现实题材话剧。它改编自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毛丰美的先进事迹,讲述了毛丰美30余年时间里带领大梨树村群众脚踏实地将原本荒山秃岭的大梨树建设成全国闻名的4A级旅游景区,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生活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引发全场观众强烈共鸣。《干字碑》为现实题材,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塑造出有较高审美价值当代社会走向辉煌的现实形象,提升了民众对现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为之自豪的内心感受。
上述戏剧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成的,都有生活原型,真实反映了共产党带领当代民众走向小康的生活真实。在这些现实题材的戏剧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境界是高尚的,其言行与坚定的精神信仰代表着共产党员的标准,成为国人的楷模,尤其是热烈赞美了在优秀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当下中国走向辉煌的现实生活。
习近平文艺思想要求我们以强烈的忧患意识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最后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而创造戏剧舞台上的“国家形象”,既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之义,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鉴于此,中国戏剧人的忧患意识首先体现在“国家形象”的创造上。
当代戏剧在国家形象塑造上成绩斐然,除了以上举例作品,大量创作都从不同侧面把国家文化、历史、民众与现实凝结成具有精湛表演艺术的舞台艺术,人们在欣赏它们的同时,产生关于国家形象的联想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近几年来文化部、财政部施行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际上也是舞台艺术之国家形象的塑造工程。除话剧以外,其他戏剧形式如川剧《金子》、越剧《陆游与唐琬》、豫剧《程婴救孤》、桂剧《大儒还乡》、京剧《贞观盛事》、舞剧《红梅赞》《红河谷》、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歌剧《苍原》以及杂技歌舞《依依山水情》等,都代表了现阶段各种舞台艺术形式的国家水准,从不同侧面塑造出独具魅力的国家形象。经过精心打磨和市场检验,已经出现越来越多富于国家形象联想的艺术精品。
众多戏剧作品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形象的塑造,以主旋律正能量吹响民族奋进的号角。在当今世界戏剧艺术格局中塑造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中国国家形象,既是戏剧艺术必须承担的一份光荣崇高的责任,更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艺术创造使命。戏剧的成功取决于它与时代脉动的关联,也取决于它对时代的关切与思考,还取决于它对时代进步的贡献与推动。这些都为戏剧的未来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作者:张 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