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面对国企转型的“弱势强者”形象

三、勇于面对国企转型的“弱势强者”形象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济的转型期,一方面发挥人口红利,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国企职工面临着失业的危机,中国迎来了一次全国性范围的下岗潮。辽宁是老工业基地,工业曾经高度发达,曾支撑起新中国六分之一的家底。因其当时发展的繁荣与热烈,国营大厂的工人被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人,工人们对工厂的认同感和生活幸福度都很高。然而事过境迁,到了90年代,很多国有企业处境日趋艰难,最终或倒闭或被兼并,工人因此下岗,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下岗问题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因而在当时引起了强大反响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

时代大潮的激荡以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现实丰富性,引发了作家的体悟思考和创作冲动,辽宁作家开始意识到国有企业改革背后的深刻划痕,陆续创作出一系列反映国有企业转型导致工人命运转折的作品。工业文学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李铁《乡间路上的城市女人》国企中年女车工杨彤下岗后为了生存,不得不到乡间的农民企业主那里应聘,这位昔日的“主人翁”一时走不出痛苦的精神情状。小说诗意地“报告”了一种深邃的人间精神痛苦。这痛苦不是纯个人的,它同时是转型社会复杂精神错位的折射。李铁写杨彤是为了让人们懂得“下岗族”的精神痛苦,是更人性化的对个人的精神关怀。

下岗工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失去了“饭碗”,也就意味着生活没有了保障。即使再就业,对于上了一些年纪、劳动技能又不高的下岗工人来说,大多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社会劳动,因此收入也不多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像修车工人、蹬三轮的、保洁工、看护的社会身份都不高,但就是这样一群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却没有因生活的重担而失去精神世界的美好生成。他们精神上有苦痛,生存里有艰辛,但却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承担命运,接受社会的重新选择。在历史的大江大河中,他们也许只是细碎的涟漪,却汇聚起创造历史的力量。辽宁作家在关注下岗工人精神苦闷的同时,注重肯定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生命价值,彰显他们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和闪光的灵魂。他们骨子里葆有工人阶级的尊严和荣誉感,以自救、自尊、自强笑对生活,为国家分担,是生活的强者,是时代的“真心英雄”。

作家孙春平塑造了很多这样感人至深、自尊自强的底层劳动者形象。陈焕义(《陈焕义》)可以称得上是孙春平刻画的下岗工人形象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在陈焕义这个人物身上,作者不仅透过另谋出路的艰辛看到了下岗工人积极的生活态度,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人物还表现出美好的心灵境界。陈焕义再就业后从事的是打扫街道的活儿,一天只有十块钱的收入。虽然囊中羞涩,他仍能不为捡来的钱包所动,两次将其送到派出所。在一次晨练中,一位老人突然在街头犯了心脏病,是陈焕义及时将其送进了医院。陈焕义为捡到的名贵小狗寻找主人的过程,更是体现了他金子般的心。面对警察递过来的喂养小狗的人工费、饲料费外加狗主人误将自己当成偷狗贼的精神损失费,陈焕义没有动容,而是追出去将钱还给了狗主人。孙春平笔下像陈焕义这样虽身处生活的艰难境地,但道德操守可敬的下岗工人还有很多。《同遮风雨》中下岗工人林振祥与素不相识的同样下岗的翟师傅互帮互助,令人感受到工人阶级身上质朴而美好的人性之光。在用三轮车接放学的学生回家途中,林振祥把被人撞昏在路上的下岗工人送到医院救治……这些下岗工人身上,虽然折射出生活的诸多艰辛和无奈,但同时也体现出一种“骑士精神”,面对困难不抱不怨,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体现出一种“他者意识”,虽身处苦涩和辛酸,却仍不失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古道热肠和工人阶级朴素情感铺设了人性芳草地的美丽风景。

历史总是充满吊诡。20世纪80年代,郭大柱(邓刚《阵痛》)因技术缺失而痛苦,而到了社会进一步转型期,乔师傅却以“最后一个技工”的姿态倒下了。当工人的手艺已被时尚价值给挤堆到灰暗的角落的时候,她对手艺的那份孤独的痴迷,所表达的就更是一种心灵的痛苦了。乔师傅绝不是个“自我主义”者,她无时无刻不在执拗向往着出色地扮演好自己承担的社会角色。李铁以《乔师傅的手艺》写出“不再崇尚技术”年代依然崇尚着技术的工人的挣扎,不是“边缘”私情,而是足以从中透视当时时态的一些显眼问题的精彩“情感切片”。而“铁西三剑客”笔下的父辈仍有着失落阶级的“光芒”,正是对“光芒”的发现,子辈珍藏了带有特定群体属性的荣誉、自尊、质朴以及朴素的道德意识,从而得以想象“神性”、抵抗沉沦。即便选择暴力作为最后的抗争方式,却依然可以看到对尊严的坚守。

当新时代到来,相信辽宁工业题材小说在工匠精神与中国故事的形象化表达上会做得更出色,在审美形塑上会更精准。

无论哪个历史阶段,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中,我们看到主人公身上都呈现勇敢、忠诚和担当的价值追求与精神特质。在辽宁这片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几代作家秉持现实主义人文关怀,怀着深厚的审美情感,塑造了邵玉梅、孙怀德、郭大柱、柳茵、陈焕义、林振祥、杨彤等工人形象。他们思想里有长子的责任感,“勇”字当头,骨子里有工人阶级的荣誉感,行动上勇挑重担、朴实无华、默默付出,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不屈不挠、自尊自强。他们是共和国的建设者、护卫者,把所有心血都奉献给国家。辽宁工业文学中的长子形象是时代的典型形象。

(作者:张 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