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传承与创新
电视剧作为一种娱乐功能突出的艺术形式,观众对娱乐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工业、工厂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核心叙事的空间,轰鸣的机器声是生动人物生活图景的奏鸣曲。它们都是工业题材电视剧重要的表现对象。但机器无法成为叙事的主体,工业也不是宏大叙事框架下冷冰冰的客观描述,只有深入挖掘机器背后的操纵者,只有着力去表现穿梭在工厂间的鲜活生命个体,电视剧的故事才能好看,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才能被认同,观众才能被感染。
辽宁工业题材电视剧中,表现辽宁产业工人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长子精神是核心,而表现追随父辈的理想和追求幸福表现婚姻爱情等情节也可以使剧中人物情感饱满、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完整。高满堂编剧的另一部作品《漂亮的事》也曾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这部电视剧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故事背景,直面企业改革这个热点话题。通过对中北通用机械厂的工程师沈晗等四个女工程师和副厂长江百川等人自强不息的形象塑造,通过下岗、技术革新、项目研发等一系列热度话题元素的引入反映了中北通用机械厂改革之路的艰难坎坷,折射出东北老国企在新时代的振兴与崛起的坚定信念与执着坚守。虽然作品采用叙事上的复线结构,利用了一定比重的篇幅谈四位女工程师的情感经历,但总体上是将处于内忧外患困境中的企业再次走向辉煌作为故事主线,讲述了沈晗等新一代的企业领导者和产业工人们历经体制僵化、设备老旧、专利丢失、买方退货等一系列艰辛的经历,终于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空分压缩机组,把“中国制造”改写为“中国创造”的这样一件“漂亮的事”。电视剧“以对重大题材的关注进而表现出创作者的气魄,更因为剧中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表达,将美好的人生追求与理想信念深深刻在观众心中”。[3]
与《大工匠》横跨几十年的讲述不同,《漂亮的事》是以沈阳鼓风机厂五朵金花的真实故事为电视剧创作背景改编而成的。这部剧不仅塑造了一群新时代的工程师、工人、企业领袖的形象,也通过故事把辽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坚定决心表现出来、传递出去。作品中以沈晗为代表的新一代辽宁产业工人领袖直面企业困难,坚定创新的信念,主动自觉地去解决自己面对的诸多问题,敢于迎难而上。这些事例正契合了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辽宁精神。作为老劳模沈中和的女儿,沈晗是有知识、有担当的新时代女性代表,她对父辈精神的传承,父辈对她临危受命的认可及毫无保留的经验传授、坚定不移的支持正是对新时代辽宁精神的最佳诠释。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共和国长子,辽宁被委以时代重任,辽宁人始终坚守信念与革命理想,创造出了许多奇迹。这种传承与创新精神化为一股力量在新的时代、新的一批年轻人这里得以延续。沈晗所代表的新一代工人主体延续了长子精神的基因,在新时代顺应历史潮流,在特殊发展时期完成了特殊使命,这份“长子情怀”成为新时代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给养。
向党的90华诞献礼的工业题材电视剧《师傅》的故事开端是1978年,故事聚焦的是电气焊工种的工人群体。《师傅》从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开始,为观众呈现了多个产业工人的故事。剧中中日电焊技术擂台、青年技术比赛、工厂优化组合、边区援建项目再到自主经营改革直至最后的向工业现代化目标迈进,每一个故事都真切动人,每一个人物形象都丰满、立体。短短几十集的电视剧为我们展现的是30年间老铁和他的三个徒弟与工厂交错、成长的生存情状。有坚守,也有背离。而透过这师徒四人,观众看到的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困顿与抉择,看到的是新时代工业建设的史诗般壮美蓝图。剧中传统工匠精神的引领者师傅老铁、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代表三徒弟许风,他们都是国营工厂中再平凡不过的师傅与徒弟,却于他们身上映射出了时代变革中中国工业的兴衰命运,描摹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的传承精神。师傅不再仅仅意味着技术上的先进标准,他更成为一种精神领袖,引领着徒弟们在变革的时代中重塑自己的价值观。
同样讲述年轻人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困难奋力拼搏的还有2015年播出的由赵冬苓编剧,马进导演的电视剧《永远一家人》。剧中,曾经的偶像小生保剑锋饰演的厂长乔卫平带着自己的工人兄弟们走上了一条自救之路,他们不退缩、不气馁、不畏艰难,面对工作和情感的双重考验,用自己的坚持与智慧完成了挽救红旗钢铁厂的使命。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厂长乔卫平的带领下,积重难返的“国企大船红旗厂再一次扬帆起航”。乔卫平为代表的红旗厂工人兄弟们守卫的不仅是自己的小家,还有红旗厂这个大家庭以及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虽然挽救的代价是残酷的,付出的辛劳是难以想象的,调整臃肿的结构、面对自己的亲人,困惑与迷茫常常让人感觉走投无路,但执着的产业工人们已然下定了决心,英雄断腕需要的是勇气与魄力,有了这种坚定执着的精神和创新的指引,成功就是必然的。
电视评论家仲呈祥在电视剧《大路上》的专题研讨会上曾说:“我们国家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是植根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的。电视剧是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我认为,中国的电视剧创作一样要走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格,拍出中国气派来。”[4]重工业摇篮辽宁是工业题材电视剧主要的创作基地,也有着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丰沃土壤。这里有飞溅的钢花、钢铁的热流,有旋转的车床,有宽敞明亮的厂房,更有一群勇于革新、善于钻研的技术工人。他们是中国新工业时代的践行者与希望。辽宁工业题材电视剧中的长子形象绝不仅是曾经辉煌年代中有担当、识大局的产业工人形象,他更是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新时代长子形象。新时代的辽宁精神被这样定义: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这是4000多万辽宁人共同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辽宁工业题材电视剧中体现出的昂扬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电视剧中塑造出的一个个青春焕发、奋斗自强的新时代工人形象必将成为重振东北雄风的“有新作为,能创新辉煌”的澎湃动力。“共和国长子”是温情的称谓,更是诗意的表达,长子情怀是根植于每个辽宁人内心的情愫。重德尚义、开放包容、勇于担当,这是曾经的老一辈辽宁人身上的共同特征,而如今,不畏艰难、乐观豁达是新时代辽宁人重焕青春的精神气质。辽宁工业题材电视剧作品既是对辽宁重振雄风的社会进程的记录,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共和国长子”这一称谓不仅代表辽宁辉煌的过去,更代表着绵延不绝的辽宁精神。这股强大的向上的力量必将促成东北工业文化精神的蓬勃发展。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也必将有更多表现新时代辽宁精神,表达新时代长子情怀的工业题材电视剧佳作诞生。
(作者:蒋尧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