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军队的气势如虹看国家形象

四、从人民军队的气势如虹看国家形象

强大的军队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与百姓安居乐业的必要保障。国泰方能民安,尤其在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强大军队是新中国坚强屹立的基本保证,开国大典时飞过天安门受检阅的空机由于数量少,得来回往复的飞行,那是我们国家起步时的形象。而国家现代化70年伟大历程,高科技迅猛发展下的军队则呈现出威武之师的全新国家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人民军队第一次在世界亮相是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直抵朝鲜战场。吴云华的《跨过鸭绿江》(图9),高泉的《决策出兵》,章晓明、周小松联合创作的《抗美援朝·激战》均表现出这场战役中的正义之师敢于牺牲、英勇无畏、不胜不归的壮志豪情。朝鲜战争的胜利稳定了朝鲜半岛乃至亚洲局势,极大提高新中国在国际的威望,充分表明反对侵略、保卫祖国的决心,给帝国主义以有力回击,极大提升与国际霸权主义斗争的信心。

图9 《跨过鸭绿江》(吴云华)

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但想要持久地维护地区安全,拥有强大的核武器,形成武力制衡是唯一途径。1958年,毛泽东主席反复强调:“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心系祖国的科学家排除万难,仅用四年时间,1960年首颗导弹试射成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响彻云霄。三年后,氢弹升空。汪诚一、郑毓敏、胡申得、施绍辰合作完成的《请历史记住他们》(图10)生动描绘了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肖像,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鼓舞一代代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忘我奋斗。“两弹一星”的成功铸就了我国的核盾牌,奠定了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深刻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塑造了中国崭新的大国形象。对我国科技进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

图10 《请历史记住他们》(汪诚一、郑毓敏、胡申得、施绍辰)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大获成功,此举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高庆荣的《回梦天宫》(图11)记录下了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的第三个登上月球的国家。这意味着中国向世界最强国又迈进了伟大的一步。

图11 《回梦天宫》(高庆荣)

“辽宁号”航空母舰的入列,以及第二艘、第三艘航空母舰的研发是中国在海洋领域的又一次攀登。王海力的《中国梦,辽宁舰》以精彩绝伦的笔触表现出这一主题。画面中辽宁舰正出海入列,团簇着五星红旗,和平鸽翱翔当空,习近平总书记挥手示意,整个画面用蒙太奇的方式表现出中华民族正在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懈奋斗在复兴之路上。“辽宁号”的入列标志着我国跻身世界航母俱乐部,实现从无到有的飞跃,第二、三艘国产航母的研制,标志着我国海军实力跨越式的发展,极大提升中国海军综合作战水平以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标志着国家形象取得了强国的身份。

如今,中国以负责军事大国姿态出现在世界的舞台,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持续输出力量。伍栋坤的《中国维和部队》、蔡循生的《和平使命》(图12)等作品均表现出中国维和部队执行任务时刻的英姿飒爽。中国“蓝盔”部队成为世界和平的守护者,传播了友谊与文明的希望。他们以血肉之躯,挥洒辛勤的血水、汗水,以实际行动向世界铸造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人”的大国国家形象,展现出中国军队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神武形象。

图12 《和平使命》(蔡循生)

人民军队为人民是其英雄形象的常在本色,中国军队在国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中也表现出迎难而上、不畏牺牲,全心全意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尚品质。李明峰的《大将为证——重托》表现的是1998年九江市长江大堤决口,天降洪灾的滔滔江水滚滚而下将九江变成一片浑江的汪洋的情况下,朱镕基总理高举双手将抗洪重任托付给人民子弟兵的情景。是他们大无畏的气概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抗洪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