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团结于一家的绘画看国家形象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是以汉族为多数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在文化、经济、政治上相互信任、深切合作,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新中国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民族政策永恒的信条。
叶浅予的《中华民族大团结》表现出伟大民族政策下少数民族同胞的欢欣鼓舞场面。他们身着盛装、翩翩起舞,表达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万分敬仰,其背后藏着的是千万少数民族同胞重获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主人的喜悦之情。
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充分调研少数民族区域特点,正确制定出一套民族平等、区域自治的方针策略,让全国少数民族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形成各民族的协同发展。随着民族政策的实施,成效显而易见,特别是废除领主、贵族、头人等封建社会的专制特权,彻底消灭了剥削和压迫,让少数民族同胞真正获得身心自由。董希文的《翻身农奴》便反映出新民族政策下双重解放的“农奴”难以言表的喜悦心情。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是极为重要的三大原则。于小东的《金瓶掣签》(图13)表现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支持、对民族风俗的尊重、对区域自治的关切。画面中央的转世灵童正施双手合十的宗教礼,经院大喇嘛紧随左右,中央政府官员、佛教高僧大德分列庄严道场两旁,他们共同见证“金瓶掣签”——这一庄严的宗教时刻。
图13 《金瓶掣签》(于小冬)
实践证明,我国民族政策取得了伟大的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各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社会主义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展,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必将继续走在繁荣、富强的复兴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