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与创造:与共和国相伴成长的建设者
辽宁诗人商国华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工业题材诗歌曾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人民群众昂扬的精神面貌起到了鼓与呼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工业题材诗歌起到了时代先行者与建设大潮中发声器的作用,同时也为学习、培养一代代英雄人物起到了领航的作用”。工业诗歌直接贡献于共和国建设。新中国工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也是共和国发展的道路,工业建设和工人劳动中跳动的是共和国成长的脉搏。
辽宁工业基础较好,19世纪末20世纪初,纺织、印染、火柴等轻工业,机械制造业乃至军事工业在这片土地崛起,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新中国初期就建立起了中国第一批工业设备,中国17%的原煤产量,27%的发电量,50%的烧碱,60%的钢均产自辽宁,辽宁实际上担负着新中国建立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的重任。辽宁工业精神的出现,和这种历史使命的赋予是分不开的。人们以解放中国的热情投入到建设中国的使命中,把发展生产作为一场新的战斗。工人诗人晓凡写道:“钢铁呀∕坚固又顽强∕钻头呢——∕脾气跟咱一个样∕你越硬啊∕我越强∕往里冲啊∕朝前闯!∕杀出一条路∕铆钉跟着上∕千千万万个零件∕齐刷刷站到岗位上”。(《长桥万里》)“钢啊,钢!一身豪气一身光;巍然战斗在火热斗争的前线上!”(《钢的斗志》)工厂就是战场,钢铁世界铸就了钢铁斗志,展现了新中国工业的第一缕霞光。这一时期的辽宁工业诗歌脉动与共和国建设是同步的。
这种同步性不仅表现在辽宁工业诗歌展现了各个工业领域如钢铁、煤炭、石油、电力、机械、船舶、建材等等形成与壮大,更表现在这些诗歌呈现了人们是如何工业建设获得了国家主人意识,如何通过工厂劳动建立起创造意识、奉献意识、勤俭意识等新中国工业人的美好情怀。翻身农民得解放,当家工人立潮头。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彻底结束了被压迫的历史,人民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开始创造自己的历史。中国人当家作主意识不是来自他们享受和清闲,而是来自他们以自己的劳动改变世界,以自己的力量掌握命运的伟大实践。诗人刘镇这样写道:“走过一段又一段巷道,绕过一个又一个车场,罐笼是祖国亲爱的手,把矿工轻轻托上……真的!要不成天战斗在煤层,怎觉得眼前世界多明亮!天,多高!地,多敞!挺一挺腰杆骨头都在唱!”(《上井》)这种对祖国的爱和能够亲手建设祖国的自豪,正是主人翁意识的最朴素的来源。
新中国工业生产尤为突出地铸就了当代中国人的主人翁意识。沈澈的《我爱我的布机》生动描绘了这一变化:
“我工作在我的布机旁。……五年前,带着家乡的土气,我来到这里!……现在,我操纵布机,就像在农村时光,驱使着一群驯服的绵羊!”“请告诉我们,亲爱的人民,你对我还有什么要求,还有什么期望!凭着青春的活力,我们不只是能征服黄河……,凡是我们人类能接触到的地方,你都可以闭上眼睛,尽量地想……”
诗的字里行间洋溢的是通过操纵手中的布机,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热情。从驯服的绵羊到钢铁织布机,从一家一户的耕作养殖,到千万人聚在一起的机械大生产,变化的不只是工作对象和环境,还有劳动目标和劳动的责任感。农村时光里想的是乡里乡亲;在织布机旁,想的是千百万的城乡人民。集约化大生产扩大了人们思想的范围,国之“家”的意识也随之产生。村人的诗《温暖的家——记一位退休的杨璐工人》写了一个已经退休的养路工退休不离岗,就是舍不下这个“家”:“看不见公路吃不下饭,听不见车笛喝不下茶,祖国公路千万里,他恨不得敞开胸怀全装下”,于是“在公路身边安下了温暖的家”,“一把尖镐,一把铁锹,一个百宝箱,伴着主人度年华”。以路为家,是千千万万个以厂为家、以矿为家、以车为家的工人的生动写照,国“家”的建立,和建设者们这种家国情的形成具有密切的关联。
创造意识与建设意识是这一时期辽宁诗歌的重要内涵,它集中体现为人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生活,获得幸福的自主力量。不同于农业生产形成的自然产品或半自然产品,工业生产形成的是人工制品,人力作用明显。新中国工业生产中涌现的是人们迸发的创造意识,它与革命胜利的豪情、建设新家园的热情,共同结成一股宏大的开天辟地的创造力量,辽宁工业诗歌就是这种力量的代表。这首写于1956年的《盖楼工人歌》就是这种从无到有的创造精神的诗意描绘:“身在半空挺立,两只脚下生风,我把手伸向云层,拨开云彩,别遮我眼睛!砖瓦水泥听命令,钢筋木柱当先锋,让你们按设计图表快行动,一层跟着一层,一齐攻上天空!昨日这里是一片荒地,明天就要树起楼群,我盖的楼房坚固又美观,像纯钢堆起,像碧玉砌成。”这就是共和国家业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壮大的形象写照。“头顶青天脚踩云,嘴里唱歌心高兴,凭着这双手辛勤劳动,社会主义大厦早日落成。”劳动创造生活,创造幸福,劳动的创造给了人们更好的明天。在辽宁,这种创造意识深深融进了工人们血液里,成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的一部分。在鞍钢三号高炉胜利出铁的时刻,他们写下了这样的篇章:“我们流了万千滴汗水化作你的血液,我们用千万颗心把你打扮得富丽庄严……在你冷冰冰的胸膛里,点起了一炬生命的火焰!你霞光万道,火舌漫卷……看——,我们创造了一个色彩鲜艳的工业化春天!”李大桂的这首《我们创造了一个春天》,把劳动与创造、付出与成就做了细致的连通,显示出主人翁意识形成的真正源头,工人阶级将自己的劳动写进共和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