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自强:不甘落后、勇于拼搏的进取形象
“奋斗自强”是新时代辽宁精神的实践特征与目标方向,体现了辽宁人民力争上游、勇于拼搏的顽强斗志,是辽宁人民不甘落后、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的内在动力。通过奋斗实现自强,奋斗是实践特征,自强则为目标方向。一代代辽宁人努力奋斗,书写了辽宁光辉的历史篇章,成就了老工业基地的辉煌,但我们仍需自强不息,以续接甚至超越过去的篇章与辉煌。
《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中,秦大咧咧等人物在矿山倒闭的窘境中,顺应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发扬奋斗自强的精神,努力再就业,养羊、养兔、搞运输、卖馄饨……开展各种各样的自救活动,终于在绝望中点嫩了希望的火种。老秦那最后的东北话:“老百姓要过好日子,啥啥都挡不住!”这呐喊着的正是辽宁工人的心声:奋斗着的人是最美的,只有奋斗也能自强。
《父亲》中那些下岗的产业工人,在风雪的街道上摆着摊儿喊着卖报的大玲,攀爬在摩天大楼的外墙上的二强,下海经商遇险的大强,那一个个陷入困境的当代工人,并没有停留在原地,而是以奋斗的精神寻求自强的出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过忐忑、犹豫,但最终还是实现命运的逆转,完成人格的升华,从而筑造出雄浑厚重、具有不可遏制的进取精神的“共和国长子”形象。
《国徽》和《工匠世家》中,我们的辽宁工人都面临着技术攻关的难题,困境总是相似的,面对西方科技的优势或封锁,逼迫中国人必须奋斗以实现自强,只有依靠自己才最可靠。《工匠世家》中三代工匠自强不息,困境中的奋进和崛起,逆境中的忠诚与坚守的精神,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燃烧的钢铁》中,当年东北解放初期,鞍钢恢复生产,孟泰组织工友们在条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没花国家一分钱就实现了鞍钢高炉恢复生产,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孟泰组织联合攻关,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这些戏剧中的矛盾冲突真实反映了现实中,我们依然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指引,在我们未强之时,奋斗进取才是获取自强的唯一途径。
以上我们从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及奋斗自强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当代辽宁话剧中“共和国长子”形象的塑造。“国之长子”——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辽宁形成的身份印记和重要标识,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脚步。在新时代,辽宁人将继续传承着顾全大局、责任自觉和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创造出中国工业新的辉煌。那个有担当、不服输、拼命干的“共和国长子”形象,必将不断出现在戏剧舞台上,承载着新时代辽宁精神,以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方式,伴随着辽宁的经济腾飞和文化繁荣,我们满怀期待。
(作者:张 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