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与坚守:大国重器时代的追梦人

四、实干与坚守:大国重器时代的追梦人

新世纪的辽宁工业,经历了步履维艰,负重前行一段艰难时期,同时也开启了应对前所未有挑战的自我革新之路,在老工业的底子上,调整了产业结构,完成了产业升级,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路。

制造业是辽宁工业的当家优势,有“共和国装备部”的美誉。新世纪辽宁工业振兴就是从这里开始。以科技引领产业,由制造走向智造,“共和国工业长子”实现了新的跨越。先进的轨道交通、高技术船舶、航空航天、数字经济、智能城市、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等新工业方兴未艾,“5G工业专网+智慧炼钢”、机床“5G工业谷”、“中国制造2025”等新工业亮点频频出现,大国重器时代的来临,辽宁工业乘势扬起了新工业理想的风帆。而实干创新、奋斗自强成了辽宁工业精神的新内涵。

这一切为辽宁工业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和灵感触发点。张笃德的《新工业之光》系列让我们眼前一亮:《盾构机在地心里穿行》《风机叶轮上旋起光波》《光伏发电,还有什么不能被点亮》《智能机床,有灵魂的钢铁》《一个数据的价值和作用》《从不可能中提取可能》……那专业化的术语、枯燥的名词竟然蕴含着诗意!在人们印象中,工业诗歌缺少诗的韵味,看不到迷人的景致,审美空间有限,激不起咏歌的欲望。而在这些新工业诗歌中,我们却感受到了那钢铁巨物,那无形的光电如我们的骨骼神经,是我们生命的现实,也直刺入我们心底的世界,高科技与诗意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看那盾构机,“钢铁的幽灵∕在大地腹腔之中∕如同屈身躬耕的蚯蚓∕啃噬坚硬与阴冷,掘进∕吸纳碎石、泥垢∕吐出阻滞和困顿……以光明为动力∕生活的沉重与繁复∕炼狱于暗黑里∕自由地呼吸,释放∕梦想,生命的时速。”(《盾构机在地心里穿行》)黑暗与光明、沉重与速度在诗中竟奇妙地搭建起来,释放出我们对跨越空间的自由的渴望。而智能机床,则是有灵魂的钢铁:“为钢铁植入思想∕横躺竖卧的机床有了灵魂∕输入数据、尺寸、命令∕切割、打磨、冲、铣、镗、刨∕整合为一体,一座壮美的江山∕我的肉体是智能机床一部分∕高速运转的心与齿轮咬合∕热血编程,大脑灵动∕自动化生产有万种风情∕坚硬的金属随心所欲地变形∕镀亮新时代的参数∕拓展未来的光芒和走向∕与显示屏上的红绿灯会心一笑∕一个个零件——钢铁的婴孩∕在工业的子宫里诞生”(《智能机床,有灵魂的钢铁》)新工业制造,让钢铁带上智慧,是机器富有灵魂,人的身体成为机床的一部分,人的心灵则与高速运转的齿轮纠缠咬合,展现了工业自动化的“万种风情”。新工业紧随人类的梦想,辽宁新工业助力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回到齿轮,回到油污∕和团队精神∕回到咬合和间隙∕带动着庞大的力量去推动∕这是工业的故事∕有钢铁才会情节曲折∕从钢铁开始吧,我把∕命运推向高潮”。(翟营文《钢铁从这里开始——写在鞍钢展览馆之七》)“钢铁”“齿轮”“油污”“团队精神”是工业生产和产业工人群体的指代,辽宁工业虽在新世纪走向了产业发展的新时代,但它的根本——机械操作和群体合作关系却依旧,这是辽宁工业之根,是由“钢铁”所凝聚的,也是未来奔赴工业梦想的根基。这是一种坚守。

鞍钢工人诗人田力曾写下一首关于父亲的小诗:“这一张是父亲过生日的下午∕我推着他去路边的∕小理发摊儿剃头∕鞍钢是∕共和国的长子∕而我∕是这个小老头的长子∕我推着他∕应该应分∕天经地义”(《题一张照片》)诗人说,工人们都有一股倔劲,愿意在岗位上一件一件认真地做事。其实可能这并不是什么倔劲,不过是透进骨子里的坚守。就如同作为父亲的头生长子,看护父母是无须说的天理,而作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认真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如同赡养父母一样,也是“应该应分”“天经地义”。这,无疑也是一种坚守。

(作者:徐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