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何而唱

一、因何而唱

如今,数字技术给音乐艺术的形式、内容、生产、营销与传播都带来巨大改变,这种普遍性现象被名以“数字时代的大众音乐狂欢”,意谓“低门槛的数字音乐制作和分享技术帮助大众充分参与创作、享受和交流音乐的过程”。殊不知,数十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便已是歌声的海洋,无论厂矿、田间,还是军营、校园,几乎无处不飞歌。从因何而唱的视角看,那时的人们是把满身的干劲与满腔的热情、炽热的理想借歌声表达,而今日的“大众音乐狂欢”主要用于娱乐消遣;前者多是在歌声中高扬集体意志,为了实现共同理想而加油鼓劲,后者则是在歌声中找寻、抚慰自我,期求个人情感抑或趣味的某处归属。

在工业题材歌曲中,高扬集体意志,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作品,是改革开放前的创作主流。比如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炼钢忙》(晓星词 李尼曲)、《向时间夺钢》(李大钧词 郝汝惠曲)、《我们是炼钢工》(李大钧词 李维义曲)、《架起了我们的建设号》(许剑波词 刘杰曲)等。进入80年代,在社会思潮的带动下,突显个性化色彩的作品涌现,歌曲创作融入唤醒自我意识、创造个体价值的时代语境中。现如今,工业题材歌曲新作乏出,每每有熟悉的歌声响起,大多是为了怀恋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