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统发展模式的阵痛与抉择

一、人类传统发展模式的阵痛与抉择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真锅淑郎和克劳斯·哈塞尔曼两位气象学家,他们为地球气候建立了物理模型并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其重要发现是从自然科学角度明确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全球主要国际组织、各国观测数据以及数千位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文献研究证实了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全球能源消费量从1965年的52.96亿吨标准煤增长至2020年的111.90 亿吨标准煤,产生的碳排放量从190.09 亿吨增长至323.19亿吨[6]。根据国际能源署分析显示,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超过20亿吨,按绝对值计算是历史上最大的增幅,远远抵消了前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下降。[7]全球碳排放的急剧增加使温室效应持续加强。世界气象组织(WMO)数据显示,2021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水平约高出了1.11(±0.13)℃;同时,2021年为连续第7个(2015—2021年)全球气温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以上的年份。2021年8月,IPCC 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显示,全球气候已经进入最危险的时刻,与气候变化有关的31个地球“生命体征”已经有18个突破了创纪录的数值。2011—202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间的平均温度上升了1.09℃,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温度上升最快的50年,而2016—2020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5年。澳大利亚学者表示,截至目前,全球气候15个临界点已有9个被“激活”,[8]全球气候系统濒临崩溃的信号已十分明显。

图1-1 1965—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

资料来源:BP(2021)。

图1-2 1850—2020年全球地表温度变化与自然情景的对比

资料来源:IPCC(2021)。

很多科学家认为,如果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超过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2℃的阈值,地球系统将发生重大变化,例如由于格陵兰岛和南极主要冰盖融化导致的海平面大幅上升,极端气候事件更频繁地发生以及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等。[9][10][11]近年来,全球火灾、洪水、干旱和风暴等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巴西出现罕见的降雪及冻雨,北美出现持续高温,澳大利亚发生丛林大火,以及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洪水,东南沿海地区超强台风越来越频繁,这些气候风险已超过人类适应能力的范围。2021年11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指出,过去10年内,近40亿人遭受了与气候有关的灾害,气候变化已经将人类推向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人类需要马上采取切实行动,共同应对危机和挑战。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2022年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也分析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将比以前想象的更严重地影响我们,最脆弱的群体受到的打击最大;人类的健康和生计正在遭受破坏,独特的生态系统正在受到不可挽回的破坏。在此背景下,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拯救自己的生存空间,全球实施“双碳”战略也是人类的一场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