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略推进途径
德国2045碳中和的目标亟需各产业部门密切互动,注重能源领域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特点,将供应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与创新型、智能型气候保护进行结合。与此同时,政府尤其注重在细微环节与脆弱地区的投入与保护,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兼顾社会的可承受力。
(一)兼顾提高能源效率与减少能源需求
第一,碳定价。2021年1月1日起,德国启动国家碳排放交易系统,初始价格为每吨25欧元;此后将逐年提高,2025年为55欧元,到2026年预计价格在55—65欧元之间。
第二,减少能源需求。德国也尝试通过减少各行业部门以及生活的能源需求,直接实现减排的最终目标(见表8-7),并在循环经济、低碳生活等多个领域展开尝试。诸如:供暖和运输部门将为排放温室气体付出代价;鼓励市民乘坐铁路出行,降低长途铁路出行增值税,提高航空增值税。
表8-7 德国能源消费目标及分阶段预测 (单位:Mt)
数据来源:德国联邦环境署(2021)。
第三,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以建筑领域为例,德国于2020年11月1日生效的《建筑物能源法》明确了用基于可再生能源有效运行的新供暖系统代替旧供暖系统的要求。此外,德国注重能效改善和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如:设立节能建筑和节能改造提供免税与信贷支持。
(二)建构可再生与电气化并重的能源供应体系
第一,淘汰煤电,加速扩张可再生能源。德国预计在2038年之前逐步淘汰煤电。根据预测,从2030年到2045年,由于进一步电气化和国内氢气产量的增加,德国电力消耗将增长近60%。因此,2030年后新的可再生能源重点将继续放在风能和光伏上,并出台配套举措,不仅有利于提振可再生能源产业信心,同时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投资。诸如,从2023年开始,所有新建筑都必须在屋顶上安装光伏系统;如果更新现有住宅楼的屋顶,则从2025年起必须在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取消《可再生能源法》中的光伏发电装机补贴上限;《建筑能源法》在规划开发陆上风力发电厂的区域方面,为各个联邦州提供了更多的余地。
第二,支持电动汽车替代发动机技术,将其应用于当地公共交通和铁路运输。一是政府鼓励电动汽车购买,将购买电动汽车的环保补贴延长至2025年,并增加了补贴总金额;到2030年,将在全国范围内为多达1 000万辆电动汽车安装用户友好的充电基础设施。二是政府向受空气污染影响的城镇提供约20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加强交通电气化、当地交通系统数字化和当地柴油公交车改造。三是到2030年,投资860亿欧元来实现铁路网络的现代化,这也将有利于货物运输。
(三)符合社会需求且投入合理的财政支持体系
在诸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移动和固定式储能系统电池技术、材料节约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技术等领域,德国宣布到2030年前将投入数千亿欧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自2020年初到2022年3月,政策支持金额已达699.8亿美元,其中化石燃料能源转型270.5亿美元,清洁能源研发与应用269.4亿美元(见表8-8)。
表8-8 德国新近出台的财政支持政策汇总
续表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四)兼顾脆弱地区和人群的低碳转型压力
一方面,德国联邦政府非常注重从细小环节考虑居民对政府大笔气候保护政策的认同感。例如,政策设计中包含了为低收入者增加通勤津贴以及增加住房福利,对这部分群体给予财政援助;提供针对性的资助措施,如针对气候友好型运输和节能建筑减少可再生能源税等。
另一方面,对于低碳转型受影响较大的地区,帮助它们进行结构性改革。诸如,《退煤法》规定了电厂关闭和向经营者支付补偿时要采取的程序;根据《结构发展法》,已拨出高达40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受影响的地区,帮助这些地区在煤炭逐步淘汰的过程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