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中和战略国际合作行动与战略
历史与现实充分表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尤其是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双碳”战略的实施不仅是所有政府寻求其国家净零排放,还要求协调行动应对全球挑战,各国政府必须以有效、互利的方式共同努力,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实施跨国界、跨领域、持续性的行动措施,使每个国家切实采取行动参与其中。根据IEA 发布的Net Zero by 2050 显示,要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否则碳中和要到2090年才可能实现。事实上,人类早已认识到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一系列国际公约反映了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担当。面对气候问题,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在采取积极行动,但我们在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的努力却没有达到目标(NFCCC,2022)。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19]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及全球政治经济动荡等,使得近年来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遭遇了诸多挫折。[20]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缺乏率先、真实减排的政治意愿,发展中国家仍面临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诉求,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低碳甚至零碳、负碳发展的模式尚未出现,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变革性技术尚未取得突破,使得当前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图1-4 净零排放情景及低国际合作情景下全球碳排放量
资料来源:IEA(2021)。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问题日渐成为全球治理核心关切和纽带性议题,特别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宣布碳中和目标,《巴黎协定》构建了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治理框架,碳中和也正在重新塑造国际关系,主要经济体围绕碳中和展开战略竞赛;同时,全球碳中和交流合作与碳中和战略互动也不断加深。在合作层面上,既有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协定》等全球性碳中和合作框架,以及“C40城市集团”“气候行动领导人”企业家社区等合作联盟组织,也有《欧洲绿色协议》“区域气候周”“UK 100”城市网络等区域层面碳中和合作机制。在合作机制上,全球气候合作主要为气候倡议、气候援助、气候投融资、多边合作基金等,并主要表现为多边和双边合作、气候援助、政府间项目援助、委托国际组织资金援助和适应援助等合作形式。[21]在合作内容上,主要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如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就做出到2020年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 000亿美元气候援助资金的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援助,也是近十余年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核心内容。[22]诚然,全球碳中和战略合作是一个复杂、多边和持续的政府间互动过程,各国和地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不断调整本国气候政策,竞争与合作始终贯穿其中,[23]全球各国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形成合力,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应对气候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