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碳之路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气候学家米哈伊尔·布迪科(Mikhail Budyko)就率先提出了全球变暖的新理论,设想人类活动已取代自然地质过程引起二氧化碳水平的变化,空气温度将在100年内大幅上升,最早在2050年北冰洋的冰层就会融化。他的这一理论虽一度被认为是奇谈怪论,但逐渐得到气候学家们的重视和研究,到80年代后期气候学家对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达成了广泛共识,而苏联在这方面则是“主要气候代言人”(leading climate voice)。[4]
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俄罗斯因过于依赖能源优势,不仅没有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而且减碳行动相对比较消极,诸如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议题一直没有正式纳入俄罗斯官方和民众的视野。
2019年以来,俄罗斯各界对该问题的认知和立场出现了积极的转变和调整。2019年9月,俄政府在签署《巴黎协定》四年后终于批准该协定生效,并正式宣布以“全方位合格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普京总统先后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年度国情咨文、全球气候峰会、俄罗斯地理学会理事会、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和民众直播连线等多个大型场合就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碳中和等议题发表看法,表示“追求碳中和是一项正确的、崇高的任务”“紧迫性日益严峻,可能发生不可逆后果,使地球变为金星”。米舒斯京总理也表示,减少俄罗斯联邦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重组经济以及开发能源、工业和运输新技术的重要动力。2021年7月,俄罗斯发布新版《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将“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适应气候变化”列为八大领域国家利益之一;普京则签署了《2050年前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法》,设定减排目标。[5]
2020年,俄经济发展部制定了《2050年前国家低碳发展战略》(第一版),而在2021年4月普京发表国情咨文后,经济发展部对战略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以确保减排量超过欧盟的指标,旨在回应欧盟对俄产品碳足迹过高的指责,并于2021年8月制定了第二版《低碳发展战略》草案。
第二版发展战略中共预设了四种不同的发展情景,包括基准计划、目标计划、激进计划和惯性计划。第二版《低碳发展战略》草案框架下的每一种计划都是以保障俄经济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并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目标。该战略注重提高实体和服务部门的生产效率,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商业投资积极性和加速俄经济的技术现代化进程。四种情景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投资额和能源转型的速度差异。
俄经济发展部在参考各方意见后完成第三版《低碳发展战略》草案。草案展现出俄减排的雄心壮志,提出2060年甚至更早达到碳中和目标。这一版剔除了上一版中的基准计划和激进计划,只保留了惯性计划和目标计划,并确定目标计划为俄基本目标情景。